<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4-10 11:13 原文鏈接: 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將加強海洋儀器技術研發

      4月6日,記者從相關部委獲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征求完有關部門的意見,近期將上報國務院。

      據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在《規劃》中,全國海洋經濟增長目標是,到2020年,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并逐步形成6到8個海洋主體功能區域板塊,受益的產業包括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在內的九大涉海產業。

      此外,《規劃》要求加大政府財政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同時完善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和稅收方面的扶持政策,擬對國家鼓勵優先發展的海洋產業領域項目和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其所得稅減半征收或免征的優惠。

      增加值占比翻番

      3月底,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洋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1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3.8萬億元,占到GDP近一成。

      這大大超出了十年前制定目標的預期。根據2003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全國海洋經濟增長目標是到2005年,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左右,2010年達到5%以上。

      “新的《規劃》把這個目標又進一步提高了,到2020年將占GDP的20%以上,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會更高。”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4月1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綜合開發。

      該知情人士稱,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未來5年,國家會推進山東、浙江、廣東等海洋經濟發展試點。

      近年來,我國海洋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以環渤海、長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代表的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迅速,沿海地區“3+N”的經濟區發展布局形成。尤其是今年,國務院已經相繼批復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

      “同時,也將會有更多的地區加入試點中來。”該人士稱。

      也是在4月1日,劉賜貴在上海調研期間會見了上海市市長韓正。韓正說,海洋經濟已經成為上海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海市制定的海洋發展“十二五”規劃,把未來5年海洋經濟的增長速度定為不低于15%,高于其GDP增速。

      4月6日,劉賜貴在天津調研時亦表示,支持天津市盡快完善《天津市海洋功能區劃》的修編。

      遼寧、河北等傳統工業大省也不甘寂寞,借打造海洋經濟帶之際,探索著“藍色經濟”之路,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而海南省海洋經濟規劃則主打海洋旅游業,力爭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世界一流的海洋度假休閑旅游勝地。

      上述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中央和地方對發展海洋經濟的熱情都很高,很多地方都制定了本地區海洋發展的專項規劃。為了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規劃》從總體上進行了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大概有6到8個板塊。

      惠及九大涉海產業

      《規劃》還提出,要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重點投向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油氣、船舶制造、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化工、濱海旅游等海洋產業領域。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和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財政、稅收、投融資等有關政策,以及扶持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等政策建議。

      在3月舉辦的一次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向本報記者介紹,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若干個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其中就包括海洋工程裝備。

      而在早些時候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也較為密集地提出要大力扶持和重點發展涉海產業,內容涉及海洋油氣業、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產業、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等。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我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規模逐年增大,年均增速在20%以上。劉賜貴說,我國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先導產業。

      本報獨家獲悉,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訂海洋優先發展的產業目錄,擬對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港口碼頭、跨海大橋等高端海洋產業開發項目進行企業所得稅的減半征收或免征。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目前我國主要海洋儀器仍然依賴進口,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在深海資源勘探和環境觀測方面,技術裝備仍然比較落后,科技投入相對不足,體制機制還存在不少弊端。

      為此,“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加強海洋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性技術研發,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強海洋開發利用能力。

      “《規劃》還將會加強這方面的扶持力度,放寬對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征繳條件,必征的稅賦可以采取優惠措施,而可征可不征的盡量不征。”上述人士稱。

    相關文章

    20億!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計劃擬采購多種儀器

    近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一批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計劃擬資助項目,77個項目將獲近5億元資助,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海洋經濟、集成電路、超高清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據不完全......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

    31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598.8,比上年增長35.4%,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實現穩步成長,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統計......

    溫室氣體高排放或影響近九成海洋生物生存

    英國《自然》雜志22日刊載的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一項研究成果說,若是持續高能耗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到2100年,將有近九成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研究人員分析了動物、植物、細菌等約2.5萬種海洋生物,綜合考......

    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會成立

    7月16日,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首屆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在山西太原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原校長黃慶學出席大會并致開幕辭。來自山西省科技廳、工信廳、科協、民......

    《海洋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試行)》發布

    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海洋生物水質基準推導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公告2022年第19號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安全,規范生態環境基準工......

    《科學報告》:長須鯨種群在南極攝食地回升

    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海洋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1976年限制捕獵以后首次記錄到南極長須鯨在許多古代攝食地覓食,包括首次視頻記錄到大群長須鯨在南極象島附近覓食。他們認......

    “神鷹天坑”里發現2億年前海洋生物化石

    “經過一周的聯合科考,我們確認,近期發現的廣西樂業‘神鷹天坑’和其他3個塌陷漏斗、溶洞群,都由伏歸地下河流域孕育而來,是一個全新的天坑家族。”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巖溶所)高......

    大政: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

    “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正式發......

    研究揭示一種海洋動物一生當中都可產生卵子和精子之謎

    一種鮮為人知的海洋生物通常生長在死的寄居蟹的蟹殼上,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但這種動物有一種罕見的能力,它可以在一生中制造卵子和精子。這種稱為貝螅(Hydractinia)的動物之......

    國際機構等積極評價中國應對疫情措施和經濟增長前景

    2月3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大國際機構發表聲明,對中國為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以及中國經濟的韌性表示支持和“充滿信心”。多國經濟學家紛紛表示,整體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