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建言,利用“液態陽光”技術可助力中國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李燦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多年,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完成碳中和目標的路徑》以及《完成碳中和目標,實施液態陽光甲醇的碳排放權交易等政策》兩份建議,呼吁以“液態陽光”技術為依托,幫助中國早日完成“雙碳”目標。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占全球29%,減排任務十分艱巨。而全球化石能源資源枯竭趨勢正在顯現,本世紀初中國科學家們就開始了新的探索。
2001年,李燦帶頭開始“人工光合成太陽燃料”的研究工作:第一步是把光變成能量,目前可以采用光伏發電的形式,第二步是電解水制氫,第三步就是二氧化碳加氫制作甲醇。
經過測算,電解水制氫每噸氫相當于儲存3.3萬度電,將電能轉化成化學能,是最有效的化學儲能反應;與煤炭和石油相比,二氧化碳與氫制甲醇燃料具有燃燒清潔、溫室氣體排放少的特點。如以甲醇代替煤炭作為燃料,排放的PM2.5將減少80%以上,氮氧化物減少90%以上。
這項研究持續了將近20年。2020年1月,“液態陽光”示范項目投料試車,進料3個小時后生產出液體甲醇產品。經過權威機構測評,甲醇有機物含量達到99.5%,這也標志著中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
這是全球范圍內直接太陽燃料規模化合成的最早嘗試之一。該項目若滿負荷運行,每年可生產甲醇1500噸,消耗二氧化碳2000噸,消納太陽能發電1500萬度。專家估算,目前中國年甲醇產能約8000萬噸,如果采用太陽燃料甲醇合成路線,則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上億噸。
李燦表示,中國的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區具有富裕的煤資源,同時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最適宜發展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技術,這些地區占國土面積2/3,主要分布在西部。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就地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有限,碳中和壓力更大。利用液態陽光甲醇可解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儲能,并向東部沿海等其它地區安全輸運。由此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助力完成碳中和目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組群)劉中民院士團隊,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指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合成了電子助劑Na和結構助劑Co共修飾的鐵基催化劑,并研究發現Na和Co的協同作用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在近日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迄今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華北電力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研究員孫劍和副研究員俞佳楓團隊,在碳化鉬催化CO2轉化利用方面取得進展。科研人員利用火焰噴射裂解法一步合成了亞穩態不飽和氧化鉬催化劑。該亞......
據最新一期《自然·能源》雜志報道,來自英國和新西蘭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膜技術,能夠有效利用濕度差捕獲二氧化碳(CO2)。這種直接空氣捕獲技術為實現氣候目標提供了極具前景的解決方案。分離過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