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籌)蔡林濤研究員帶領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近期在癌癥診斷技術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在癌癥診斷的研究中,近紅外熒光納米檢測技術可以實現癌癥原位、實時、靶向的無損監測。吲哚菁綠(ICG)是一種具有近紅外特征吸收峰的三碳花菁染料,是唯一一種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可用于臨床診斷的近紅外熒光染料。但是ICG的穩定性很差,在極性溶劑中會迅速聚集并分解,且在光照環境下會加速分解,這給儲存和應用帶來了困難。同時,ICG在水溶液中的不穩定性及在血漿中的快速清除率限制了它在熒光成像、目標組織定位方面的應用。
蔡林濤課題組以ICG為熒光材料,聚合物磷脂納米顆粒為載體,葉酸為靶向分子,通過納米沉淀與自組裝的一步合成法成功開發了一種熒光性能穩定且對乳腺癌腫瘤細胞具有特異識別功能的近紅外熒光納米探針。研究表明,通過裸鼠尾靜脈注射ICG納米探針能夠靶向識別腫瘤且在體內的循環時間顯著長于游離ICG,表明該納米探針可用于腫瘤實時檢測,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藥物遞送系統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Biomaterials上。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劉詩平)記者22日從水利部了解到,我國加快水利重大問題科技攻關,今年將推進42項水利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水利部2022年水利科技工作會議上說,經過多年努力,......
科技日報訊(記者吳長鋒)記者1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離子所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空穴型近紅外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作物品質智能感知團隊開發出新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發現,通過近紅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譜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質光譜定量分析的精度。相關研究結果已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1)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海洋光學作為世界領先的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今年是第六次參加BCE......
當前,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nm)熒光成像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腫瘤術中精準切除等臨床轉化方面展現出應用前景。相較于近紅外一區(NIR-I,700-1000nm),近紅外二區熒光成......
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曾引發輿論熱議,眾人紛紛猜測,參宿四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然而,最新研究卻否定了這一猜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從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獲得的高分辨率近紅外光譜進行了分析,......
2021年2月18日,FOSS宣布推出ProFoss?2,這是一款先進的在線近紅外(NIR)分析儀,可幫助食品和農業生產者在黃油、豆粕、肉、新鮮奶酪等產品的生產中充分利用資源。ProFoss?2通過直......
在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多元校正是必不可少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內容也經常用到化學計量學,即光譜數據預處理,它包括光譜處理和波長選擇。可用于近紅外光譜測量的樣品多種多樣,性質各異,所測定的光譜除了與樣品......
近紅外光(NearInfrared,NIR)是介于可見光(ⅥS)和中紅外光(MIR)之間的電磁波,按ASTM(美國試驗和材料檢測協會)定義是指波長在780~2526nm范圍內的電磁波,習慣上又將近紅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巨大飛躍的背后,是老中青科學家為克服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