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8日),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召開。《深圳市政府關于2022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交會議審議。記者現場獲悉,2022 年,深圳全市森林覆蓋率 39.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43.09%;自然保護地 27 個公園總數 1260個;綠道總長度達 3119.74 公里,密度超過1.56 公里/平方公里。
目前,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正全面綠色轉型。2022年,深圳全市單位 GDP 能耗和單位 GDP 碳排放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1/3 和 1/5,全市地區單位 GDP 能耗、水耗分別下降 5.8%、5.36%,處于全國大中城市領先水平。2022 年,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1730.62 億元。
今年,深圳市將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 AQI 優良率達到 95%,PM2.5年均濃度力爭降至 15 微克/立方米,并將出臺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開展新污染物調查與治理;啟動全市陸域生態調查,開展重點區域、流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成效評估;推進“海、陸、空”三位一體的輻射環境監測網建設;開展高分辨率溫室氣體清單編制、臭氧和 PM2.5協同控制項目科技攻關等系列保護生態環境新舉措。
深圳市中心實景圖
深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43.09%
今年PM2.5年均濃度擬降至 15 微克/立方米
據深圳市政府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深圳較好地完成了環境保護目標。深圳碧道總長度達 605 公里,完成近岸海域、10 大流域和 26 座水庫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棉鳧、水藏和土沉香等多種珍稀動植物: 大氣 PM2.5 年均值降至16微克/立方米,在全國 168 個重點城市排名第 4;全市 29 座主要飲用水源水庫水質 100%達標;310 條河流優良水體河長比例達 67.6%、提升 17.6 個百分點;全市環境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55.4 分貝,同比下降 0.8 分貝,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質量較好;全市輻射環境狀況良好,各監測點位環境地表丫輻射劑量率和累積劑量監測結果均未出現異常;實施74 條入海河流總氮控制考核,東部近岸海域水質達到海水水質第一類標準,西部近岸海域無機氮濃度保持穩定,活性磷酸鹽濃度下降,西部海域入海河流總氮下降 20.5 個百分點“美麗海灣”建設成果入選國家“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2022 年新建 14 家危廢收集貯存轉運設施,新增危廢收集處置能力 56 萬噸/年,全市各類固體廢物總利用處置能力達27.82 萬噸/日,同比提升 3.71 萬噸/日,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全市無突出耕地污染問題,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的不良社會影響事件,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深圳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錨定“建設美麗深圳”目標,按照先行示范區“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全面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有力推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2 年,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1730.62 億元,同比增長 16.1%;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78.31%;新推廣新能源汽車 23.9 萬輛,滲透率達 61.8%,居全國城市第一;綠色建筑總面積超過 1.6 億平方米,全國領先;碳市場配額交易額 2.3 億元,同比增長 188.4%,碳市場流動率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創建綠色單位 1500 多家,創建公眾環境教育設施 61 家,每年接待公眾近 40 萬人次。
市人大建議完善“大環保”治理格局
構建“一網統管”治理體系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委主任劉初漢在初審報告中指出,深圳作為工業和人口大市,用能需求大、資源約束緊的結構性問題長期存在,疊加城市空間布局不平衡等因素,污染排放仍然持續高位運行,對照新時期新要求,環境治理任務仍非常艱巨。對此,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委建議加強完善“雙碳”規劃體系和統籌協同。嚴格管控生態環境剛性底線,科學布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保障并優化生態空間。同時,加強與廣州、東莞、惠州等城市的規劃協同和生態共育,高水平統籌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大環保”的治理格局。
同時,要積極防范應對新歷史條件下的污染治理,嚴格源頭管控,強化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處理能力,鼓勵工業園區建立規范有序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建立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制度、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制度和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制度。強化廢舊車用動力電池處理,明確企業生產銷售責任。
還建議深圳要發揮電子信息產業先發優勢,以建設智慧城市為背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設備,著力構建“一網統管”治理體系。
深圳今年率先開展碳排放“雙控”試點
科技攻關臭氧和 PM2.5協同控制
深圳市政府在《報告》中表示,今年深圳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出臺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實施方案。編制出臺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指導目錄.認定管理辦法及技術通則,推動綠色產業認定規則體系建設。全面開展綠色系列創建,引導全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強化 VOCs 和 NOx 協同控制,以寶安區 VOCs 試點開展全市治理攻堅,開展 VOCs 重點企業深度治理。打好珠江口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嚴控重點入海河流總氮濃度,推動美麗海灣建設。出臺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開展新污染物調查與治理。推進“寧靜城市”建設,出臺噪聲污染防治五年規劃,完善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
全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鞏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健全完善生態產品總值 (GEP)核算體系,持續實施“綠盾”監督行動,實施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遙感監測,督促問題點位整改。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完善“1+N”政策體系,出臺深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工信、交通、城建等領域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開展碳排放“雙控”試點,建立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動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轉變。深化市場機制,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探索設立氣候投資基金,推動福田區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和龍崗區、前海合作區建設省級碳中和試點示范區,開展第三批近零碳試點創建工作。
加快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建設。提升科技化水平,推進智慧環保二期項目立項,加快建設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心實驗室和深汕實驗室。開展高分辨率溫室氣體清單編制、臭氧和 PM2.5協同控制等項目科技攻關。定期召開深港環保合作交流會議、臨深片區協調會議,推動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2024年版)》(完整版見附件),以供開展新污染物調查監測、監督管理等工作參考。《體系表》中主要新污染物指標對標《新污染物治理......
今年8月21日,深圳龍崗區政府網站公布了《橫崗街道2024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其中提到,“暨南大學(深圳)項目通過中央統戰部審議,獲批橫崗辦學”。在2024年下半年工作規劃中,橫崗街道......
今年8月21日,深圳龍崗區政府網站公布了《橫崗街道2024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橫崗街道在總結今年上半年重點工作時明確提到,“暨南大學(深圳)項目通過中央統戰部審議,......
2024年第八批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擬發放名單公示根據《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工作實施辦法》(深人社規〔2022〕3號)等文件有關規定,我局已完成2024年第八批......
7月25日,記者從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獲悉,根據《2024年度基礎研究專項(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申請指南》,符合條件的申請者自7月29日可登錄深圳市科技業務管理系統進行網上申報。基礎研究專項(深圳......
由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標準物質與檢測技術分會、天津市標準物質與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阿爾塔)、北京國實檢測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阿爾塔有約—環境專題【新污染物:PFAS】技術研討會”已于6月......
2024年第七批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擬發放名單公示根據《關于進一步完善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發放有關事項的通知》(深人社規〔2022〕1號)等文件有關規定,我局已完成2024年第七批......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其中,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薦的“對多介質環境中新污染物進行識別、溯源和健康風險管控”問題入選為......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其重點指出,支持高校科研儀器更新。支持高校院所與企業聯合開展教學設備進高校活動,對購置EDA工具、科研儀器儀表等首(臺......
6月5日,記者從深圳理工大學獲悉,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復設立深圳理工大學。《教育部關于同意設置深圳理工大學的函》指出,深圳理工大學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著重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培養拔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