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了解到,20日,深圳先進院黨委書記楊建華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教授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共同籌建深圳內爾神經可塑諾獎科學家實驗室。該實驗室將以神經可塑性、藥物靶點及神經發育疾病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并將支持和參與國家腦計劃的推動和腦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
據了解,此前,深圳先進院腦科學研究團隊和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腦研究所、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已經建立了實質上的合作,并牽頭聯合香港科技大學等深港兩地高校及科研機構組織建設“深圳腦科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和“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旨在聯合粵港澳大灣區神經科學優勢研究力量,將深圳腦科學發展成為國際腦科學和腦技術領域創新合作的載體、面向腦疾病臨床新技術創新開發的基地和相關高科技產品的產業孵化平臺。也正是這種國際化的創新環境和嚴謹求實的創新氛圍吸引了內爾教授對深圳先進院腦科學的高度關注,積極希望參與深圳腦科學國際創新研究院的建設。內爾表示非常期待將他在神經可塑性方面的專長帶到深圳先進院,并在這里開啟一段令人激動的研究歷程。
人物介紹
厄溫·內爾(Erwin
Neher),德國神經生理學家,哥廷根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理學研究,被公認為是在生理學和醫學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內爾教授因離子通道的發現與膜片鉗技術的開創和薩克曼(B.Sakmann)教授共同獲得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的研究闡明了細胞內離子通道功能、神經細胞間信號傳遞的過程以及癲癇、心臟病等嚴重疾病的病因,在神經科學及細胞生物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而膜片鉗技術則為人類深入理解大腦的功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帶動了全球對離子通道和神經信號傳遞的研究熱潮,由此開發了很多以離子通道為靶點的藥物,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7月12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及分布規律》的研究論文,發布......
你了解你的大腦嗎、大腦到底有多奇特、腦科學轉化有哪些“鴻溝”……5月26日,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今年的主題......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說。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大家去解決。”4月20日,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大會報告......
如何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是腦科學領域產業化面臨的難題。3月17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聯合舉辦了第三期蝴蝶沙龍—腦科學前沿與腦未來產業專場。本次沙龍聚焦腦科學領域前沿技術、亮點產業......
北京時間2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黃艷團隊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高水平期刊《大腦皮層》《CerebralCortex》。深圳先進院胡立平為文章第一作者,黃艷......
1月14日,2022大灣區科學論壇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技術分論壇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幕。本次論壇以“創新大腦,預見未來”為主題,由大灣區科學論壇指導,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共同主......
11月26日,首批腦健康與認知障礙規范化診療示范中心建設啟動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健康與認知障礙防治辦公室發起。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保護和促進腦健康成為當今世界......
為推動藝術和科學的跨領域交叉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擬設立“音樂與腦科學”專項項目,針對音樂腦科學領域的若干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欣賞和創作音樂......
腦科學的核心目標是解析神經電活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功能以及腦疾病的神經機制。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精準調控與讀取特定神經環路的電活動信息。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高精度神經調控與讀取技術取得新進展,相關內容以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