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方面獲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司久岳,因病于2024年8月10日不幸離世,享年70歲。
司久岳長期在新華社工作,自2005年任教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來堅守在課堂上,將豐富的業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新聞碩士項目首任主任,曾獲首屆范敬宜新聞教育良師獎、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獎,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國際傳播人才,為新聞業務教育作出了突出貢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官網介紹,司久岳1975年畢業于湖南大學英語系,1988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采編專業畢業,獲法學碩士,同年進入新華社國際部歐美新聞編輯室任編輯。
司久岳1992年至1996任新華社華盛頓分社記者、主任記者;1997年至2002年先任新華社國際部英語新聞編輯室和歐美新聞編輯室副主任、主任,后任新華社國際部發稿中心副主任兼網絡新聞編輯室主任、高級記者;2002年至2005年任新華社洛杉磯分社首席記者;
司久岳2005年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新華網2014年曾刊文介紹,“司久岳教授早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任新華社高級記者和駐多個國家的首席記者。他曾經擔任新華社海灣戰爭報道組組長。十年前,時任新華社駐洛杉磯分社首席記者的司久岳,獲邀來清華教書,幫助清華開創國際新聞碩士專業。”
同學回憶,司久岳每周上三節課,每節課都要準備2至3天。同學們每次提交的60多份電子版作業都被司老師打印出來,用鉛筆密密麻麻地做滿各種批注和修改,甚至錯別字、標點符號誤用都被一一標出。
“每份作業我都會看兩三遍,不知道這樣批改同學們滿意不滿意,還需要不斷磨合吧。”司久岳說。
長期的辛勞損害了司久岳的身體。2007年的一天,在和學生談作業時,司久岳突發心肌梗塞,心臟里安裝了兩根支架后,又回到講臺。2011年10月11日午夜,正在批改作業的司久岳一頭倒在了桌前,醒來后,只能坐在輪椅上講課寫作。此后,司久岳暫時離開清華講臺,與同為新聞工作者的妻子前往生活和工作條件艱苦的塞爾維亞從事一線報道。據清華大學官網,2015年春季學期司久岳又重回清華講臺。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清華大學2025年4月政府采購意向有納米流式分析儀、組織成像質譜流式系統和高端病......
在本周1月13日,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則關于儀器設備的政府采購意向公告,其采購金額近2.3億元(近2.3億!這所大學3月政府采購意向公布)。而此后,清華大學又陸續公布了一批政府采購意向。分析測試百科網對這......
關于成立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的決定 為促進科學技術史學科深度發展,構建理、工、文、藝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激勵全校科技創新意識,營造校園科學文化氛圍,經第十五屆黨委第一百一十二次常委......
1月13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25年3月政府采購意向。本次意向采購項目總預算超2.28億元,其中涉及儀器設備達1.93億元,采購快速掃描鏡、定制物鏡鏡片組、光電倍增管、飛秒脈沖激光器、小型化頭戴式智能......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近日,2024屆清華畢業生就業數據新鮮出爐。2024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9.6%,其中本科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8.4%,碩士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7.3%。近十年,......
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發布的訃告,我國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吳煥加先生,因病于2025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吳煥加教授我國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
近期,清華大學公布了一批儀器設備中標公告,總中標(成交)金額約6000萬元。這些儀器設備中大部分都和生命科學領域有關,有單細胞光導系統、高時空分辨微型大腦鈣成像顯微系統、熒光細胞顯微成像系統、全光譜流......
當前,昌平區正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清華南口國重基地,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南口鎮“三大廠”工業遺存,承接清華大學14個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預計2025年投用,這將是清華大學主校區以外規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國......
清華新聞網12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姚宏研究組首次提出高自旋的姚-李模型(Yao-Leemodel)并闡明其基態是一種新奇的量子自旋軌道液體(quantumspin-orbita......
當地時間11月6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21屆IETF大會上,國際互聯網協會將2024年度喬納森·波斯塔爾獎授予中國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星。據悉,國際互聯網協會在頒獎詞中表示:“李星教授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