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5-12 16:28 原文鏈接: 清潔能源回收利用現巨大商機

      長期以來,由于生產發展方式落后以及科技手段的滯后,煤層氣、煤礦乏風、焦爐煤氣等大量煤系清潔能源長期“跑冒滴漏”。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乏風氧化發電技術、煤層氣抽采利用、工業低溫余熱等自主技術研發水平的逐漸成熟和推廣,被浪費的清潔能源回收利用顯現出巨大商機。

      清潔能源浪費造成高碳排放

      浪費現象之一:煤層氣利用率低。煤層氣俗稱“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煤層氣是高效清潔能源。1立方米純煤層氣熱值相當于1 .22千克標準煤、1.13千克汽油。由于技術等諸多制約因素,大量煤層氣被燒掉或排放。去年全國煤層氣抽采量156億立方米,利用66億立方米。

      浪費現象之二:煤礦乏風排空。“乏風”又稱“煤礦風排瓦斯”,指礦井通風系統排出的甲烷濃度低于0 .75%的瓦斯。由于技術問題,其利用一度成為世界性難題,長期排放到空中,造成巨大的溫室氣體污染。有數據顯示,乏風所含甲烷約占我國煤礦瓦斯甲烷總量的81%,全國每年排放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其溫室氣體效應約為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浪費現象之三:焦爐煤氣“點天燈”。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產地,去年焦炭產量近4 .8億噸。每產1噸焦炭可產生400立方米焦爐煤氣。長期以來焦爐煤氣被大量排空燃燒,俗稱“點天燈”。山西最多時全省有2000多盞“天燈”,每年白白燒掉焦爐煤氣上百億立方米。

      浪費現象之四:工業中低溫余熱浪費。電廠冷卻塔、鋼廠軋鋼水、化工廠冷卻水等,有一半是中低溫熱源,即200℃以下的煙道氣和100℃以下的水、乏汽。由于缺乏利用技術和設備,這部分熱源無法回收,只能排放,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環境。

      用科技破解能源浪費

      “隨著乏風氧化發電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推廣,全國上百億立方米煤礦乏風可實現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山西潞安集團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說。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乏風利用項目即將在潞安集團高河煤礦建成投產。這個項目投產后每小時可處理利用乏風108萬立方米。其主要原理是將10%左右的低濃度瓦斯和0.75%左右的乏風摻混后高溫氧化,將甲烷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減輕其溫室效應,同時利用高溫高壓蒸汽發電。這個項目裝機容量30兆瓦,輸出2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每年減少140萬噸二氧化碳溫室氣體。

      在高河項目的示范帶動下,山西多家煤礦集團將以BO T方式發展乏風氧化發電項目,共涉及13個煤礦,設計總裝機容量34萬千瓦,每年碳減排量可達1580萬噸。

      被浪費的清潔能源回收利用顯現出巨大商機。山西率先整合焦化行業,兩年內企業數量縮減64%,企業戶均產能提升近2倍,焦化企業基本告別“點天燈”,為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隨著國家煤層氣開發政策的刺激,我國煤層氣抽采利用自主技術研發水平持續提升。晉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張虎龍介紹,目前晉煤集團擁有100多項世界級煤層氣開發利用核心技術,擁有煤層氣方面國家ZL和發明ZL120多項。近5年,晉煤集團煤層氣利用量達60多億立方米,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9000多萬噸。作為國內煤 企 中 首 家 引 入 清 潔 發 展 機 制(C D M )的企業,晉煤集團獲得碳減排收益5億多元。目前推進的百億立方米煤層氣抽采利用項目投運達產后,每年相等于節約1220萬噸標準煤或者8.3萬噸汽油。

      工業低溫余熱自主利用技術也有了突破性進展。山西易通集團和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低溫余熱發電機組,通過提升熱電轉化介質的性能,將余熱發電最低溫度降至60℃,這項技術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中的技術空白。天津大學熱能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張于峰說,低溫余熱用來發電,既能降低企業成本,也是降低綜合能耗、解決環境熱污染的重要途徑。

      市場推廣面臨諸多制約

      山西易通集團公司董事長趙保明介紹,目前余熱發電并網還面臨并網手續煩瑣、審批時間長、地方收取不合理費用等問題。易通集團公司曾為東部城市一家單位的地熱井安裝100千瓦低溫余熱發電設備,利用80℃的水溫發電,排出65℃的水溫用于居民取暖。但由于并網批復慢,發電機組無法正常工作。供暖季到來后,這家單位不得以向易通集團提出“不用發電了,讓機器空轉給水降溫就行”的要求。

      趙保明認為,目前,迫于國家節能降耗政策限制以及企業能耗成本大等因素,許多大型企業正在與公司商談合作。如果點狀分布式能源并網門檻能夠降低,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推廣前景是巨大的。

    相關文章

    高“烤”天氣能源壓力大怎么辦?來看這些保供“神器”

    今年6月以來,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多輪高溫天氣,多地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對電力油氣等能源保障供應帶來一定壓力。為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發電企業應發盡發,煤炭石化企業全力保障電煤油氣供......

    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發電量突破1億度!

    截至3月15日,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累計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32萬噸,節約標準煤3.05萬噸。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一期項目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發電,......

    新突破!首臺國產高能效重型燃氣輪機順利下線

    日前,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氣輪機在河北秦皇島順利下線,這是國內重型燃氣輪機生產制造技術水平的新突破。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機長11米、總重達400噸。燃氣輪機不僅可以將天......

    首個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

    國際首個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供圖近日,國際首個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在河北張家口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總規模為100兆瓦/400兆瓦時,核心裝備自主化率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效率多形式鹽差能發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特任教授楊正金團隊在用于鹽差能發電的離子交換膜方面取得新進展,報道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

    我國學者實現高效率多形式鹽差能發電

    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應用化學系徐銅文、楊正金團隊研發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并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現了極高的離子選擇性,......

    大慶油田著力綠色轉型,年減排二氧化碳2.2萬噸

    7月1日,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 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網發電,也標志著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并入主業發展。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利用兩個水面,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

    近代物理所反電滲析發電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室研究員姚會軍團隊在一維/二維復合結構反電滲析發電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1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同比增長20.9%。國家能源局1月26日消息,其日前發布了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