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學者首次任973首席科學家
由“方塊字”、“多聲調”組成的中文系統,與人類腦部互動別具特色:已知當中涉及腦部7個語言區,與只涉及4個區域的英文大相徑庭。香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力海帶領的頂尖研究團隊,獲國家科技部“973計劃”撥款4700萬港元設立項目,成為首名擔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的香港院校學者。研究將深入剖析人腦與中文能力的復雜關系,成果可望為漢語語障診治,以至顱腦手術等醫療應用帶來重大突破。
港校學者任973首席科學家
“973計劃”全名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旨在解決農業、能源、人口與健康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獲撥款的研究團隊須提供解決有關問題理論依據和科學基礎。
有見逾2000萬名學童有閱讀障礙,對國家人力資源有一定影響,譚力海領導由港大、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及解放軍第306醫院等研究人員進行的“中國語言相關腦功能區與語言障礙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成功獲計劃設立項目,從語言科學、心理學、神經外科學及分子遺傳學著手探究問題。
英文涉4腦區 語障成因有別
譚力海介紹指,據團隊成員早前研究發現,中文是典型表意文字,以方塊漢字為基礎,英文則屬表音文字。此外,中文有不同聲調,因此學習和運用中文和英文,所需運用的腦部語言區大不相同:英文只涉及4個腦區,中文已知卻涉及7個腦區,故兩種語言障礙原因也不相同。由此可解釋中國人語障問題較多原因,以及做顱腦手術影響亦較大。
團隊將利用功能磁力共振、腦成像等先進科技,有系統地研究大腦功能區涉及學習中文的位置,以及涉及語言障礙的神經系統、基因等,從而比較及分析中文使用者腦部活動情況。研究確定腦病患者語言能力區位置后,將有助設定腦神經科“手術禁區”,避免于手術中傷及重要腦部區域,及有效為因腦疾病造成語言障礙患者設計康復訓練。
未來5年,團隊會針對香港、深圳、河北保定、山東濟寧4地數以萬計4歲至歲75歲人士進行一系列研究,由幼童閱讀障礙,到老年人腦退化癥均作探究。既橫向地涵蓋華南、華北、華東等地,也縱向地追蹤不同年齡人生周期,全面剖析相關問題。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么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7月12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題為《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及分布規律》的研究論文,發布......
你了解你的大腦嗎、大腦到底有多奇特、腦科學轉化有哪些“鴻溝”……5月26日,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圍繞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的平行論壇,中國北歐數字醫學全球創新論壇今年的主題......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說。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就是因為它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大家去解決。”4月20日,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在大會報告......
如何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是腦科學領域產業化面臨的難題。3月17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聯合舉辦了第三期蝴蝶沙龍—腦科學前沿與腦未來產業專場。本次沙龍聚焦腦科學領域前沿技術、亮點產業......
北京時間2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黃艷團隊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高水平期刊《大腦皮層》《CerebralCortex》。深圳先進院胡立平為文章第一作者,黃艷......
1月14日,2022大灣區科學論壇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技術分論壇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幕。本次論壇以“創新大腦,預見未來”為主題,由大灣區科學論壇指導,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共同主......
11月26日,首批腦健康與認知障礙規范化診療示范中心建設啟動會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健康與認知障礙防治辦公室發起。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保護和促進腦健康成為當今世界......
為推動藝術和科學的跨領域交叉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擬設立“音樂與腦科學”專項項目,針對音樂腦科學領域的若干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欣賞和創作音樂......
腦科學的核心目標是解析神經電活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功能以及腦疾病的神經機制。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精準調控與讀取特定神經環路的電活動信息。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高精度神經調控與讀取技術取得新進展,相關內容以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