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地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并放出氧氣的過程。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是由光合細菌共生演變而來的,在光合作用及其他多種重要生理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葉綠體具有半自主性,95%葉綠體蛋白是由核基因編碼的,胞質合成為前體后,通過葉綠體外被膜和內被膜上的轉運通道將蛋白質轉入葉綠體的不同區域才能使葉綠體行使光合功能。

      然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于核編碼葉綠體蛋白在跨過葉綠體被膜之后,是如何被分選,穿過擁擠的基質空間,并精確地靶定到特異性的類囊體膜受體復合物的分子機制依然不清楚。

      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歐陽敏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題為“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drives intra-chloroplast cargo sorting ”(《液-液相分離調控葉綠體蛋白的運輸和分選》)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由湖北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以及河南大學共同完成,歐陽敏教授為本文唯一第一作者,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教授為通訊作者。這是湖北大學教師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上發表研究論文。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位于葉綠體基質的關鍵蛋白轉運分選因子STT1與STT2,闡明了雙精氨酸依賴轉運途徑的底物如何識別、分選以及如何轉運靶定到雙精氨酸依賴轉運途徑的分子機制。

      STT1與STT2蛋白都包含N端的IDR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 結構域與C端的ankyrin repeat結構域。STT1與STT2能夠依賴于ankyrin repeat結構域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橢圓球狀異源二聚體結構,而STT1與STT2的IDR區域分別含有保守的WEEPD基序與LVP-W基序,識別底物信號肽的雙精氨酸(RR)基序與疏水結構域(H domain)。研究表明底物結合激活STT復合物進一步的組裝相分離形成濃縮的液滴。STT-底物相分離液滴協助底物穿過葉綠體基質從而靶定到類囊體膜。而Hcf106能夠抑制STT的相分離從而釋放底物,完成底物的正確運輸與裝配。這種方式可能既能確保底物折疊,同時保持底物信號肽的活性便于被下游Tatc/Hcf106通道識別,阻礙STT-Hcf106結合會阻斷Tat底物的運輸,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植物致死的表型。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相分離調控葉綠體蛋白的運輸,從而調控葉綠體生成和光合作用。同時該研究強調了相分離調控蛋白運輸是在所有物種都存在的普遍機制。因此該研究同時拓展了相分離與蛋白運輸的研究領域,也為研究細胞是如何精確調控其各種生理活動拓展了思路(見圖2)。

    1.jpg

    圖2.圖解摘要

      據悉,歐陽敏于2004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學基地班專業,之后在中科院植物所攻讀博士學位。2010年博士畢業之后以助理研究員身份在植物研究所工作,2016年3月晉升為副研究員。2019年1月以楚天學子身份加盟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科學研究方面,歐陽敏主要以高等植物的葉綠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離與鑒定參與光合催化酶的組裝與轉運的分子伴侶蛋白,并以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以及結構生物學相結合的方法,從多個層面對葉綠體生物發生與光合作用分子機制展開深入研究,并獲得了創新性發現。在科學成果方面,歐陽敏以通訊作者以及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 Nat Plan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共7篇。歐陽敏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以及中科院青年促進會基金項目,主持項目總經費380萬。此外,歐陽敏于2012年獲評盧嘉錫青年人才獎,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 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

      《Cell》(《細胞》)是美國愛思維爾(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發行的關于生命科學領域最新研究發現的雜志。與《自然》和《科學》并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志之一。


    相關文章

    利用哺乳動物細胞有可能實現光合作用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河南省國際科技合作暨量子點材料光物理學術論壇在鄭州舉辦

    2024年10月22日,“河南省國際科技合作暨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中原行系列活動--量子點材料光物理學術論壇”在鄭州舉辦。本次論壇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廳、河南大學主辦,河南省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河南大學納米科......

    河南大學流式細胞儀等一批設備公開招標

    項目概況河南大學流式細胞儀等一批設備的購置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http://www.hnggzy.net)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10月17日09時00分(北京時間......

    湖北大學科研團隊創甾體藥物合成新法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酶智造”團隊取得關鍵技術突破。該團隊創新方法,通過反向設計化學合成路線和建立突變體酶庫,實現甾體C7位的選擇性羥基化,大幅簡化合成......

    科學家揭示葉綠體蛋白“馬達”轉運機制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超800萬,河南該高校完成高端科研裝備購置與更新

    河南大學高端科研裝備購置與更新(配套)項目-中標公告一、項目基本情況1、采購項目編號:豫財招標采購-2024-2452、采購項目名稱:河南大學高端科研裝備購置與更新(配套)項目3、采購方式:公開招標4......

    國務院安委會:對河南大學火災事故查處進行掛牌督辦

    5月2日,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大禮堂發生火災事故,影響重大。國務院安委會決定,對該起火災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并派出督辦組赴當地督促指導河南省調查組工作,要求科學嚴謹盡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吸取河南大學火災教訓,多地開展文物建筑隱患排查

    5月2日23時許,地處河南開封的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大禮堂發生火災,造成這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部分屋頂坍塌損毀。事故發生后,全國多地緊急啟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來自河南商丘文廣旅局的消息稱,為深刻汲......

    媒體調查:河大失火,涉事公司及校方稱當晚禮堂沒有施工人員

    央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5月2日晚間,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的河南大學明倫校區發生一起火災事件。5月3日,河南大學發布情況通報,稱在修繕施工期間的明倫校區大禮堂發......

    河南大學火災反思:多少古建筑在修繕中毀于星火?

    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大禮堂是百年河大的精神地標。然而,5月2日晚的一場大火吞噬了正在修繕中的大禮堂,消息令萬千網友感到心痛,也又一次敲響了古建筑文物保護的警鐘。央視新聞記者從河南省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