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張強、彭承志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在解決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終端之間直接建立信任的問題上實現突破。該實驗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權威物理學雜志《物理評論快報》上,被評價為“密碼學界的重要進展”和“該領域的先驅實驗”。美國物理學會《物理·焦點》欄目也對該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
隨著電子商務,特別是網絡金融的迅猛發展,諸如互聯網終端等越來越多的缺乏相互信任的通信者之間需要進行合作,因此確保互不信任的各終端之間建立信任成為保證未來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而實現安全的“比特承諾”則是這類研究必須解決的奠基性課題。
實現“比特承諾”是指成功建立如下通信機制:甲乙雙方為互不信任的終端,甲方可以對某未發生事件做出是或否的預測(即0或1),然后該預測將在事件發生后的某個確定時刻對乙方公布。比特承諾的核心在于確保乙方不能在甲方預測公布前竊聽到相關信息,同時也必須保證甲方不能在做出預測后修改結果。這樣,甲乙雙方都可以確信對方遵守了承諾,從而建立信任并實現通信。
為實現安全“比特承諾”,各國科學家在過去幾十年中進行了不懈努力。其中,經典密碼學有兩種解決方案,即使用第三方公共平臺或者利用計算復雜性假設。然而,這兩種方案都被證實存在安全隱患,即無法實現“無條件安全”。1997年,加拿大科學家Mayers和Lo分別獨立證明,即使是量子保密通信本身也無法保證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的建立。
2012年,劍橋大學的阿桌·肯特教授提出,只有同時利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才能實現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潘建偉小組通過其自主開發的高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和自由空間高速光通信技術,結合西班牙科學家的理論分析,成功地實驗驗證了肯特教授的理論方案,將互不信任終端之間互相欺騙的幾率降低到6% 以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互不信任終端之間的安全“比特承諾”。這一奠基性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廣泛應用于互聯網金融、公共隨機數產生、設計零知識證明協議、安全計算等領域,開拓了量子通信新的研究方向。
鄭州·中國智能傳感谷聚焦汽車電子、消費電子、智慧城市、智能工業、智能家居、農業氣象和醫療衛生七大應用項目,邀請尤政和蔣莊德院士領銜建設規劃設計,明確了“一谷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本報記者喬地近日,在......
一是在全國一線大城市建成商、超終端3500家,其中直營終端800家,聯營終端2700家。二是發展星級酒店銷售渠道,與希爾頓、戴斯、萬豪等五星級酒店合作發展直供貨源門店達100家。三是建成“走千家、進萬......
昨日,益佰制藥公告簽訂《掌上藥店“千縣萬店電商工程”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進入藥品零售O2O市場。這是處方藥企業借助網絡平臺提高自身知名度,建立品牌、深化渠道的一次積極探索。據悉,此次益佰制藥將出資......
昨天,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組織全市餐飲行業的100多家骨干企業集體反思“福喜事件”,并由小南國、蘇浙匯、豐收日、杏花樓、小紹興、老飯店等30家企業率先向社會公布《餐飲企業確保食品安全承諾書》,表示將......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及同事張強、彭承志等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終端之間直接建立信任的問題上取得了突破。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張強、彭承志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在解決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終端之間直接建立信任的問題上實現突破。該實驗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張強、彭承志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條件安全“比特承諾”,在解決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終端之間直接建立信任的問題上實現突破。該實驗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
2013年聯合國氣候大會11月將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但在各方利益沖突不斷、氣候變化形勢越來越嚴峻的背景下,聯合國氣候談判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今年6月在德國舉行的聯合國20......
昨天下午,江蘇代表團第三小組討論現場,來自徐州和無錫的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繆協興提出了生態環保和“霧霾天”的話題后,會場氣氛立即熱烈起來,不少代表紛紛加入討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
去年11月23日至12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對馬鞍山現代牧業的污染情況進行了多次報道。報道見報后,馬鞍山市博望區政府一位負責人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的一份《關于反映現代牧業環境污染情況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