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猴痘病毒主要由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等各種野生動物傳播給人,但存在有限的人際間二次傳播。

    •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

    • 雖然接種天花疫苗對預防猴痘非常有效,但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或疫苗。

    猴痘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的一種。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病人癥狀與過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觀察到的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隨著在1980年消滅了天花和隨后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最嚴重的正痘病毒。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區熱帶雨林仍有猴痘散發病例。

    image.png

    疫情

    人猴痘病最早于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一個9歲男孩身上發現,當地已在1968年消除了天花。自此之后,報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剛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被視為在當地呈流行狀態。1996至1997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疫情。

    2003年春季,在美國確認出現了猴痘病例。這是在非洲大陸之外首次報告的猴痘病例,大多數患者據報與受到非洲嚙齒動物感染的進口寵物草原犬鼠有過緊密接觸。

    據報道,西非和中非國家出現猴痘散發病例。隨著認識提高,有更多國家發現和通報了病例。自1970年以來,已有10個非洲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加蓬和南蘇丹)報告了人類猴痘病例。2017年,尼日利亞暴發了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疫情。該國上次猴痘確診病例發生在大約40年前。

    傳播

    指示性病例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粘膜損傷而獲得感染。在非洲有記錄表明,人感染是通過處理受感染的猴子、岡比亞巨鼠或松鼠而獲得。嚙齒類動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食用烹飪不當的感染動物肉類是一種可能的危險因素。

    二次傳播或人際間傳播因密切接觸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膚損傷或最近被病人體液或病變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傳播主要通過通常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活動病例的家庭成員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傳播也可通過接種或胎盤(先天性猴痘)發生。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僅通過人際間傳播可使猴痘在人群中持續存在下去。

    在最近的一項草原狗—人猴痘動物模型研究中,鑒定出剛果盆地株和西非株兩個不同的病毒株,剛果盆地株毒性較高。

    癥狀與體征

    In this 1971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handout photo, monkeypox-like lesions are shown on the arm and leg of a female child in Bondua, Liberia.

    猴痘的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癥狀之間的時間間隔)通常為6至16天,但可為5至21天。

    感染可分成兩個階段:

    • 發病期(0-5天):發熱、劇烈頭痛、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無力(精神不振);

    • 皮疹期(出現發熱后1-3天內):出現不同階段的皮疹,經常從面部開始,然后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最常見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腳掌(75%)皮疹。皮疹的變化從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變)到小水皰(充滿液體的小皰)、膿皰,約10天后結痂,約三周后結痂才能完全消失。

    病變數量從幾個到幾千不等,影響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結膜(眼瞼)(20%)和角膜(眼球)。

    部分病人在出現皮疹前會發生嚴重的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這可有助于識別猴痘,因為其他類似疾病都無此特征。

    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癥狀持續14至21天。嚴重病例較常見于兒童,且與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狀況和并發癥的嚴重程度有關。

    居住在森林地區或附近的人們可能間接或低水平地暴露于感染動物,可導致亞臨床(無癥狀)感染。

    猴痘出現流行時死亡率差異很大,在記錄病例中低于10%,主要發生于幼兒。一般來說,較年輕的年齡組似更容易發生猴痘。

    診斷

    必須考慮的臨床鑒別診斷包括其他皮疹疾病,如天花(盡管已被消滅)、水痘、麻疹、細菌性皮膚感染、疥瘡、梅毒和藥物過敏。在發病初期出現淋巴結病可能是一個臨床特征,可用以區別猴痘與天花。

    猴痘只能由實驗室確診。需要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一些不同的檢測方法測定病毒。如果懷疑是猴痘,醫務人員應采集適當樣本(見下文)并將其安全運送到具有適當能力的實驗室。

    用于診斷檢測的最佳樣本是存放在干燥無菌管(無病毒的存放工具)中的囊泡或痘痂病灶拭子并應保持冷卻。可以使用血液和血清樣本,但由于病毒血癥的持續時間較短和樣本采集的時間點,通常可能無法據此確診。為協助解釋檢測結果,連同樣本提供患者信息至關重要。患者信息包括:(a)發熱的大致日期,(b)皮疹發作日期,(c)標本采集日期,(d)患者當前狀態(皮疹階段),(e)年齡。

    治療及疫苗

    尚無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或疫苗,但可控制疫情暴發。雖在過去已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可防止猴痘,有效率為85%,但天花疫苗在全球消滅天花后已不再供一般公眾使用。以前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會減輕猴痘病癥。

    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

    在非洲,多種動物均有猴痘感染:繩松鼠、松鼠、岡比亞巨鼠、條紋小鼠、睡鼠和靈長類動物。對該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問,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猴痘病毒的確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的存續情況。

    在美國,人們認為該病毒是從非洲動物傳播給與其混養的其他易感動物(如草原犬鼠)。

    預防

    降低人群感染風險

    發生猴痘疫情時,與其他病人密切接觸是猴痘病毒傳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在沒有特效治療和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開展宣傳教育,使人們了解減少病毒暴露需采取的措施。監測和快速識別新病例對于遏制疫情暴發至關重要。

    公共衛生的宣教內容應側重以下方面:

    • 降低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預防傳播應首先注重避免與嚙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任何接觸,其次應限制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在徹底煮熟后才能食用。處理染病動物或感染組織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應配戴手套及其他適當的防護服。

    • 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進行身體密切接觸,還應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時,應戴上手套和防護器具。照看過病人或探視過病人后,應按規定洗手。建議在家中或在醫療機構中對病人予以隔離。

    在衛生保健機構中實施感染控制

    醫務工作者在醫護懷疑感染或已確認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人或處理病人標本時,應實行感染控制標準預防措施。

    應考慮為醫務工作者和治療或接觸猴痘病人或病人標本的人員接種天花疫苗,但不應對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接種天花疫苗。

    采集懷疑感染了猴痘病毒的人和動物樣本時,應由訓練有素的人員進行操作且在有適當裝備的實驗室加以處理。運送患者樣本應確保安全包裝并遵循感染性物質處理指南。

    預防通過動物貿易傳播猴痘

    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型哺乳動物和猴子的移動可有效減少病毒在非洲之外地區的擴散。

    不應為圈養動物接種天花疫苗。應把感染動物與其他動物隔離,并立即實施檢疫。對任何可能與感染動物有接觸的動物應進行檢疫隔離,且根據標準預防措施處理,并觀察猴痘癥狀30天。

    世衛組織的應對

    世衛組織支持會員國開展猴痘的監測和防范工作并支持在受影響國家開展疫情應對工作。

    相關文章

    猴痘病毒:危險毒株獲得了性傳播能力

    4月15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預印本報告稱,猴痘病毒的一種毒株已經獲得了通過性接觸傳播的能力。這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警覺,他們擔心2022年全球麻疹疫情會重演。猴痘病毒顆粒......

    2023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入選項目名單公布

    智能制造正深刻改變著世界制造的面貌。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可以說,新型工業化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工業化,是自主創新驅動的工......

    9月新增305例猴痘確診病例,北京42例!疫情有4大特點——

    2023年9月1日-30日,中國內地(不含港澳臺)新增報告305例猴痘確診病例,其中北京42例、廣東40例、浙江38例、江蘇32例、廣西16例、四川13例、重慶12例、湖北12例、遼寧11例、湖南11......

    《猴痘醫院感染防控專家共識》發布

    近日,由全國醫療機構感染監測網、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院感染控制中心牽頭制定的《猴痘醫院感染防控專家共識》在《中華醫學雜志》2023年9......

    全球已報告89000多例猴痘確診,含152例死亡病例!

    自2022年5月以來,猴痘疫情持續在全球多個區域廣泛流行,截至目前,已有113個國家(地區)報告了89000多例猴痘確診病例,包含152例死亡病例。近期,歐洲、美洲和西太平洋(4.610, ......

    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

    據海關總署網站21日消息,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防止猴痘疫情傳入我國的公告》。自2022年5月以來,猴痘疫情持續在全球多個區域廣泛流行,截至目前,已有113個國家(地區)報告了89000多例猴痘確診病例,......

    中國印發《猴痘防控方案》:病情較輕者可居家隔離治療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猴痘防控方案》并于26日晚間公布。該方案指出,對病情較輕且具備居家隔離治療條件的確診病例,經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聯合評估后,可直接......

    6月新增報告106例猴痘確診病例

    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國內地(不含港澳臺)新增報告106例猴痘確診病例,其中廣東省報告48例、北京市報告45例、江蘇省報告8例、湖北省報告2例、山東省報告2例和浙江省報告1例,無重癥、死亡......

    六地已確診10例猴痘病例!是否應該引起警惕?

    近日,我國多地相繼報告了猴痘確診病例。截至7月10日,我國境內已報告的猴痘感染病例數量已增至10例。北京:2例6月6日,北京市醫療機構報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另一例為境外輸入......

    全國多地多人確診,96%為青壯年男性!疾控部門提醒

    近日,國內多地監測發現猴痘病毒感染病例。2022年5月以來的猴痘疫情,96%的感染者為青壯年男性(中位年齡34歲),與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為人群中發生有關。研究表明,感染動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傳染源,猴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