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當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第二級未能達到足夠高的軌道時,它發射的20顆星鏈衛星注定要以失敗告終。幾天之內,這些衛星就會落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成“人為流星雨”。
這種“火熱的脫軌”是航天器使用壽命結束時的首選處置方式,這樣它們就不會像垃圾一樣漂浮在太空。但是,隨著商業計劃的不斷增多,數萬顆衛星將被送入衛星軌道,研究人員開始懷疑,這些航天器大量退役后會對大氣產生影響。最近多項研究強調了人們對衛星產生的金屬顆粒和導致氣體濃度不斷上升的擔憂,這些顆粒和氣體可能會在平流層中停留多年,從而破壞臭氧層。
幾年前,很少有人會對衛星的廢棄感到擔憂,但當SpaceX開始大規模生產星鏈衛星時,人們的擔憂開始加劇。如今,有6000多顆星鏈衛星在軌道上運行,占所有運行衛星的近2/3。目前,SpaceX又申請了另外3萬顆衛星的發射許可,其他公司也緊追不舍——亞馬遜正在打造一個3200多顆衛星的星座,中國將在8月份發射首批1.2萬顆衛星。考慮到此類航天器的壽命通常為5年,研究人員估計,未來,運營商每年將處置近1萬顆衛星。
根據德國布倫瑞克技術大學的Leonard Schulz及同事發現,由于衛星很大,燃燒速度比大多數流星慢,其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會比流星多近一倍。氣溶膠是尺寸小于1微米的小顆粒。Schulz說:“我們不應該對大氣層進行這種不受控制的實驗。”
2023年,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WB-57飛機從阿拉斯加飛到19公里高度的數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大氣化學家Daniel Murphy及同事報告了衛星重返大氣層如何改變平流層組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使用機載激光質譜儀,他們發現了含有20種不同元素的硫酸微滴,這些元素可能來自衛星和火箭,因為它們的比例與航天器合金的比例相匹配。鋰、鋁、銅和鉛的含量都超過了流星的貢獻。
人們的擔憂主要集中在鋁上,鋁是衛星中最常見的成分。如果分解的金屬最終變成氧化鋁或氫氧化物,它就會與氯化氫反應產生氯化鋁。氯化氫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氯儲存庫,但氯化鋁很容易被光分解,釋放出的氯會破壞臭氧。
不久前,美國南加州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師JoséFerreira和同事報告了衛星鋁在重返大氣層時燃燒的模擬結果。他們估計,一顆典型的250公斤衛星將產生30公斤氧化鋁納米粒子。考慮到2022年發生的2000次衛星脫軌,這相當于產生了17噸氧化鋁納米粒子,比自然來源的量增加了30%。在巨型星座的時代,預計每年會有360噸氧化鋁納米粒子進入大氣層。
盡管Ferreira沒有模擬在這種鋁含量下會破壞多少臭氧,但他建議,工業界應該開始考慮使用其他衛星材料,或通過在軌道上對衛星進行維修和加油來延長其壽命。歐洲航天局的材料工程師Adam Mitchell說:“太空循環經濟非常重要,這應該是長期戰略——加油、修理、回收、太空制造和從太空重新發射。”
近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團隊聯合開展了一項全國性研究,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庫,對我國各省在1990至20......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大視場X射線天文衛星——“天關”衛星研究取得新進展,捕捉到罕見的X射線雙星系統。“天關”衛星搭載的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在鄰近的星系——小麥哲倫云內,捕捉到來自一對......
日前,江蘇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視頻會議召開。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要求,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導向,堅持在美麗中國先行區建......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智能學部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王旭團隊在城市水循環模擬與評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團隊以新污染物為對象,開創性提出以“水-環境-健康協同效益”......
關于再次公開征求國家標準《粒子加速器輻射安全與防護規定(二次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范粒子加速器的輻射安全與防......
據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項新的宇宙探索計劃——“探測器探索者”計劃。這一新計劃將填補NASA大型旗艦級任務和小型任務之間的空白,其中包括“高級X射線成像”衛星以及“天體物理學探測......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簡稱北斗)是中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很難在全球布設地面......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西南麗江衛星數據接收站(以下簡稱“麗江站”)27日正式投入運行。麗江站具備全自動化和高效的衛星數據接收能力,其建成運行填補了我國西南地區無固定......
北京時間2024年9月24日10時31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儀41星等8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
“創新X”系列科學試驗衛星的首發星-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一年時間做出來一顆新衛星,不再專星專用,而是兼顧數十種類型迥異的載荷,并成功趕上固體運載火箭發射的節奏,還給前沿基礎研究的實驗室送“機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