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灰熔融性現執行的標準是GB/T219-2008煤灰熔融性測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溫條件下軟化、熔融、流動時的溫度特性,是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標。通常煤灰熔融性采用角錐法進行測定,即將煤灰中加入淀粉糊,制成三棱錐形狀的灰錐,放入高溫爐,在一定氣氛下加熱,觀察在加熱過程中灰錐的變形情況,依此確定煤灰熔融性。通常用三個特征溫度表示:
變形溫度(DT)—煤灰錐體尖端開始彎曲或變圓時的溫度。
軟化溫度(ST)—煤灰錐體彎曲至錐尖觸及底板變成球形或半球形時的溫度。
半球溫度(HT)—煤灰錐體變形至近似半球狀,即高約等于底邊長的一半時的溫度.
流動溫度(FT)—煤灰錐體完全熔化展開成高度小于1.5mm薄層的溫度。
一般以煤灰軟化的溫度ST作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標,即灰熔點。
煤灰熔融性取決于煤灰成分的組成比例及氣氛的氧化還原性。測試灰熔點時的氣氛不一樣,其測試結果也不一樣,有氧化性氣氛和弱還原性氣氛,一般情況下, 弱還原性氣氛狀態下測試所得到的數據要比氧化性氣氛下測試所得到的數據要低.平常時.我們所說的灰熔點是煤灰樣品錐體在弱還原性氣氛所測到的灰熔點溫度.
在固體排渣的爐體使用時,要求灰熔點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