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冷門”的天文學專業卻備受關注。過去,天文學一直被視作理想主義者的選擇,抬頭望向月亮的代價似乎就是失去地上的六便士。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基礎學科加大投入和更多天文空間項目建成,國內天文學人才需求進一步上升。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曾撰文稱,從1999年至2020年,國內平均每年增加一所高校成立天文系,全國天文學專業本科招生數從1994年的28人增長到了2018年的208人。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在原有5個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天文學等12個學科,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的天文學更加受到了重視。
從高校舉辦天文學專業,開展天文學教育的辦學趨勢看,國內天文學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各個高校陸續建立天文學專業。有鑒于此,不少觀察者指出,天文學這一高考報考中的傳統冷門專業將迎來走熱的機會。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2020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選拔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3年來已經招收1.8萬余人,其中就包括招生培養天文學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包括天文人才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我們樂見天文學專業的走熱,也因此,更有必要重申尊重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在開設天文學專業時,有必要對現有的天文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從現實看,按照目前的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天文學專業畢業生從事天文教育、科學研究的“就業對口率”并不高,僅有約50%。據統計,天文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主要為深造,有的高校高達七成,但深造的專業有相當大的比例不是天文學。雖然基礎學科專業的本科教育本來就不以就業為導向,而著重培養學生寬厚的基礎學科能力與素質,但毋庸置疑,畢業生的“對口率”不高的去向分析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隨著更多學校建立天文學專業,這一問題值得重視。開設天文學專業的高校應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對新設專業進行科學、嚴謹的論證。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基礎學科的興趣,以及成為基礎學科領域拔尖人才的志向。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要重視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和課后社團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科興趣培養。尤其在高中教育階段,應通過包括開設選修課在內的各種途徑,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學科發展前沿,既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又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與專業,確定自己的職業與事業發展方向。
這一方面需要高中扭轉“唯升學”傾向,在必修課之外,給學生提供選修課和各類探索活動,讓學生有發現、發展自己興趣的時間與空間;另一方面則需要大學積極參與基礎教育,例如面向高中生開設基礎學科先修課程,以此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科興趣,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基礎學科專業。基于興趣選擇的大學和專業,對學生來說,就是屬于自己的“熱門”學校和專業。基礎學科屬于“長線專業”,只有興趣才能讓學生擁有學好專業的內驅力。而激發學生對基礎學科的興趣,也是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關鍵所在。
山西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立項名單公示根據《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管理辦法(試行)》(晉科規〔2024〕6號),同意山西大學牽頭建設山西省物理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山西大學和山西師范大學共同牽頭建設山西省化學基......
山西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立項名單公示根據《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管理辦法(試行)》(晉科規〔2024〕6號),同意山西大學牽頭建設山西省物理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山西大學和山西師范大學共同牽頭建設山西省化學基......
計算機生成的“深度偽造”圖像,乍一看與真實照片一模一樣。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天文學技術來幫助確定圖像的真實性——使用通常用于調查遙遠星系的方法分析人臉圖像,可以測量一個人的眼睛如何反射光,從而發現圖......
編者按到2035年,中國科學將會有怎樣的發展?來看看大咖們怎么說吧。“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織研究編撰,歷時三年,3000多位相......
編譯|未玖Nature, 23May2024,VOL629,ISSUE8013《自然》2024年5月23日,第629卷,8013期天文學AstronomyThesolardynamobegi......
為深入實施廣東省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強化基礎學科建設、固牢基礎研究根基的作用,提升廣東省原始創新能力,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組織申報首批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的通知》(粵科函基......
Nature,2May2024,VOL629,ISSUE8010《自然》2024年5月2日,第629卷,8010期天文學AstronomyAmagnetargiantflareinthenearbys......
4月19日,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工作推進會暨計算機“101計劃”成果交流會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出席并講話。會議指出,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項筑基性工程,......
Nature,4April2024,Volume628Issue8006《自然》2024年4月4日,第628卷,8006期拉德克里夫波在振蕩▲作者:RalfKonietzka,AlyssaA.Good......
原始創新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關鍵,能否做得好,離不開基礎學科人才培養。2022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強調,要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確定人才培養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