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6-28 16:54 原文鏈接: 父親“肥胖、高齡、吸煙”,增加后代癌癥風險

      前幾日,《Cell 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而增加子孫后代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該研究為孕婦的健康飲食再次敲了一個警鐘。其實,不只是母親飲食對后代健康產生影響,近年來父親飲食對后代健康的影響也逐漸被文獻報道。

      Nature子刊:首次發現,父親肥胖增加后代患癌風險

      以往研究大多將重點放在母親肥胖對后代的影響,而很少有研究關注父親超重或肥胖對后代的影響。然而,6月24日,喬治城大學倫巴狄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首次表明受精期間父親肥胖將增加后代癌癥風險,為父親的健康飲食敲了一個警鐘。

      該研究發現,肥胖雄性小鼠與正常雌性小鼠生育了超重的雌性幼崽,該幼崽乳腺組織發育延緩且乳腺癌的發生率有所增加。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找到證據表明肥胖改變父親精子和女兒乳腺組織的miRNA標簽——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這意味著miRNA可能攜帶從肥胖父親傳遞給女兒的表觀遺傳信息。該研究確定的miRNA可調節胰島素受體信號,該信號與體重的改變有關,且與一些腫瘤發展相關分子通路如缺氧信號通路相關。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喬治城大學倫巴狄綜合癌癥中心腫瘤學助理教授Sonia de Assis博士說,“這項研究提供證據表明,在動物中,受精期間父親的體重影響著女兒出生及童年時期的體重以及將來患乳腺癌的風險。雖然這項研究的受試對象為小鼠,但通過參考近期人類研究的結果——與正常體重的男性相比,肥胖男性的精子表觀遺傳學發生了顯著改變。我們的動物研究試驗表明,精子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可能對下一代癌癥風險有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在人類中探討男性在受精期間肥胖對女兒乳腺癌風險的影響,“在確定男性肥胖對后代癌癥風險的影響之前,我們始終堅持一項建議:男性和女性一樣,均應該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和生活方式,這不僅為他們本身的健康著想,也為其后代的健康著想。”

      父親飲食通過精子影響后代健康

      父親飲食通過精子影響后代已逐漸被證實。去年12月3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Metabolism》上證實男性體重會影響精子中的遺傳信息,從而將父親的飲食信息傳遞給后代,并可能影響后代的肥胖風險。研究人員通過比較13名精瘦男性和10名肥胖男性的精子細胞,結果發現兩者具有顯著不同的表觀遺傳學標記,這種標記對后代的食欲有影響。

      12月31日,Science連發表兩篇文章,進一步證實雄性老鼠的飲食習慣以tRNA片段的形式通過精子傳遞給后代老鼠。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以低蛋白食物喂養實驗鼠,與正常飲食小鼠的精子相比,這些受試鼠鏡子中含有tRNA片段,研究發現這些tRNA片段會抑制一些基因的表達水平。此外,中國科學院及其他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同樣也找到了tRNA片段遺傳后代的證據,他們發現父親飲食通過精子tRNA影響后代的基因調控,并導致代謝紊亂等問題遺傳給后代。

      除了肥胖,父親年齡及吸煙等對后代癌癥風險的影響

      除了肥胖,父親相關的其他因素對后代健康的影響也逐漸被文獻報道,包括高齡、吸煙等。近年來,男性35歲之后生育已變得很普遍,然而高齡父親可能會增加后代生殖細胞的突變率,從而影響后代的健康。為了評估高齡父親與后代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韓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相關結果發表于《BMC Cancer》雜志上。研究人員發現,隨著父親年齡的增加,后代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與30歲以下男性相比,40歲以上男性所生育的女兒患乳腺癌的風險高1.6倍。

      此外,另一項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雜志上的研究通過對11099名女性分析揭示了父親年齡與后代不定時發作的血液腫瘤之間的關聯。為了進一步探討該話題,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癌癥協會癌癥預防研究二期營養組的受試者,在138003名受試者中,共有2532名在1992年至2009年間被診斷出血液腫瘤。分析發現,無論是父親年齡還是母親年齡均與血液腫瘤風險無線性關系,但發現父親年齡與獨生子女的血液腫瘤風險有顯著且強大的關聯。統計發現,35歲以上父親的危害比是25歲以下父親的1.63倍,并表現出線性劑量反應關聯,然而這種關聯在不同類型的血液腫瘤中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呼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父親的生育年齡對后代血液腫瘤之間的關聯。

      吸煙已被證明可增加人類精子的DNA氧化損傷。《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曾以中國人群為代表,探討了父親吸煙,尤其是在孕前吸煙對兒童癌癥的影響,在這些受試家庭中母親均為非吸煙者。結果發現父親孕前吸煙與后代患兒童癌癥的高風險顯著相關,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后代患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以及總體癌癥的風險與父親孕前煙齡相關。與從不吸煙的男性所生育的后代相比,孕前已有五年煙齡的男性所生育的后代患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腦瘤及總體癌癥的危險比分別為3.8、4.5、2.7和1.7。

      父親年齡、吸煙等對后代其他疾病風險的影響

      父親的生活方式與年齡除了影響后代癌癥風險之外,還對后代其他疾病風險有影響,包括精神疾病等。兩年前,《JAMA Psychiatry》雜志曾報道了迄今為止關于父親年齡和子女精神健康狀況的最全面研究,發現與20至24歲年輕父親的子女相比,45歲以上高齡父親的子女患精神錯亂(精神分裂癥的標志性癥狀)的概率要高一倍,被診斷出自閉癥的概率高出兩倍以上,被診斷出注意力缺失癥的概率要高出約12倍。此外,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曾通過研究表明暴露于父母煙草中的子宮內胎兒或更易在成年期患上糖尿病,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在文末,編者希望通過以上文獻提醒廣大的準父親:為了后代的健康,要有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并且注意高齡對后代的危害,盡早生育,對自己對后代都好。

    相關文章

    浙大團隊分析近13萬癌癥患者數據發現,吸煙者短壽5.9年

    近期,浙江大學的科研團隊在《癌癥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對23種癌癥中近13萬名患者的分析數據顯示,吸煙與癌癥生存期有顯著相關性。相對不吸煙的人,吸煙者死亡風險升高19%,預期壽命縮短了5.9年[1]。......

    做到這幾點,不僅預防心血管疾病,還降低癌癥風險

    雙重好處!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是導致人類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兩類疾病之間存在著潛在的聯系。之前有研究發現,患有癌癥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升高;而患有心血管疾病,則患癌風險也會增加。......

    增加癌癥風險的3種危險行為,很多人都有!

    快看看你有幾種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關缺乏運動、久坐行為和肥胖,對癌癥發病風險的影響,得到了科研人員的關注與研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進一步表明上述3種因素,是癌癥的危險因素,與癌癥的發病之間存在著關......

    2019AHASS:心血管疾病或與癌癥風險密切相關

    即將在費城舉辦的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會議上,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將會報告其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與未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相比,心臟病幸存者罹患癌癥的風險可能更高。相比較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而言......

    抽煙又喝酒,患這種癌癥風險高達190倍

    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在亞洲人群中普遍存在,發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ESCC患者的預后很差,但早期發現ESCC可以改善臨床結局。因此,識別影響ESCC發展的流行病學因素將有助于疾病的預防......

    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后代健康你知道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都表明,父母在很多方面都會給未來后代的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比如父母的飲食方式、年齡、體重、是否感染、女性孕期所暴露的物質等等都會對后代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效應,本文中,小編整理了......

    父親“肥胖、高齡、吸煙”,增加后代癌癥風險

    前幾日,《Cell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

    父親“肥胖、高齡、吸煙”,增加后代癌癥風險

    前幾日,《Cell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

    父親“肥胖、高齡、吸煙”,增加后代癌癥風險

    前幾日,《Cell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

    權威期刊:糖尿病可增加癌癥風險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1型糖尿病與多種類型癌癥——包括胃癌、肝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腎臟癌等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引發其他類型癌癥(包括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降低。這些結果來自于對五個國家數據的一項多中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