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齒學研究院武洲準教授和中國吉林大學口腔醫學院周延民教授的研究小組,首次在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巨噬細胞內發現腦內老年斑成分——淀粉樣蛋白β(Aβ),他們還證實,在腹腔注射牙齦卟啉單胞菌(Pg菌)的中年小鼠肝臟內巨噬細胞中,也誘發了Aβ。Pg菌是牙周病主要致病菌之一,被認為是導致成年人牙齒脫落的罪魁禍首。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臨床研究報道顯示,重度牙周疾病與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存在正相關系,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剖檢大腦中已檢測到Pg細菌成分,因此牙周疾病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
研究小組從細胞實驗中證實,在Pg菌直接感染后產生炎癥因子的巨噬細胞中產生了兩種Aβ(Aβ1-42和Aβ3-42),進一步還發現,是因Pg細菌感染而調高的組織蛋白酶B誘導了炎性巨噬細胞中Aβ1-42和Aβ3-42的產生。
迄今為止,人們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腦內Aβ老年斑是在大腦中產生并積累。該研究顯示Pg細菌誘導的炎癥組織中巨噬細胞可能是腦Aβ老年斑的來源之一。此次發現,Pg菌感染的炎癥組織(包括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炎性巨噬細胞產生Aβ,因此,控制牙周炎有望延緩與之相關的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和病程進展。
研究小組負責人武洲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發現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能產生阿爾茨海默病的腦內老年斑成分,他們非常吃驚,由此可見口腔保健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非常重要。本次發現及研究組已發表的研究證明,組織蛋白酶B參與炎癥誘導和Aβ產生,因此,組織蛋白酶B特異性抑制將有益于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預防與早期干預。研究組還在繼續探討Pg菌感染參與Aβ大腦內輸送的可能性。該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志》上。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開放獲取的美國微生物學會期刊《微生物學譜》報道,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室研究中,抹茶抑制了牙齦假單胞菌的生長。此外,在一項涉及45名牙周炎患者的臨床研究......
來自西班牙和美國多個機構的神經學家,研究了數千名已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數據,以及另外10000多名在世患者的生物標志物。結果表明,約15%到20%的阿爾茨海默病病例可能要歸因于攜帶兩個APOE4基......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醫藥知識工程與智能軟件實驗室教授劉勇國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輔助診斷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IEEE圖像處理匯刊》。基于腦影像數據構建智能輔助診斷模型能夠為阿......
近日,《干細胞報告》的一項研究指出,家族性阿爾茨海默氏癥可以通過骨髓移植轉移。當研究小組將攜帶遺傳性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小鼠骨髓干細胞移植到正常小鼠身上時,接受者患上了阿爾茨海默氏癥,而且速度更快。研究示......
25日,記者從海南大學獲悉,該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周非凡教授團隊發現,對衰老及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小鼠實施無接觸經顱光療,可緩解小鼠病理現象、提升認知能力。這一發現為改善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調控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宋忠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王剛團隊,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牙周齦下菌斑微生物組學及齦溝液代謝組學特點及其潛在診斷價值。相關研究發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用實驗室培育的腦細胞和小鼠模型進行的實驗中發現,一種名為Lag3的細胞表面蛋白不僅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刺激免疫系統攻擊癌癥......
阿爾茨海默病(AD)又稱老年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礙為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全球AD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回望2023年,AD......
今年1月9日,我國繼美國、日本之后,正式批準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侖卡奈單抗上市。這款藥曾被美國《科學》雜志列為2023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如何攻克阿爾茨海默病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據世界衛生組織......
如果世上有后悔藥,DomenicoPraticò一定不會去作4年前的那場學術報告。如今他學術權威人設的崩塌,正是發端于那場報告的提問環節。時鐘撥回到2020年2月5日,美國天普大學阿爾茨海默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