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論文,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發現與創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們通過將光耦合到超薄二維磁體上,觀察到一種新型磁性準粒子。這一突破有望為材料科學帶來新策略,即通過材料與光的強烈相互作用來設計人工材料。
領導這項研究的紐約市立學院物理學家維諾德·M·梅農說,要實現高效磁光效應,用磁性材料結合他們的方法是一條有希望的途徑。高效磁光效應可用于日常設備中,如激光或數字數據存儲。
研究論文主要作者弗洛里安·迪恩伯格博士認為,他們的工作揭示了光和磁性晶體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這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的領域。“近年來的研究產生了許多原子平面磁體,非常適合用我們的方法進行研究”。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預測,磁子可以相互作用并合并形成新的準粒子。他們利用散射的中子在實際材料中尋找這些多個磁振子的“束縛態”。
關于磁性準粒子的影響,科學家們預測,磁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3種新的磁子束縛態。盡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沒有在實際材料中看到超過兩個磁振子捆綁在一起。這種觀測的缺失使人們對3個磁子束縛態的存在產生了疑問。
在這項研究中,一種被稱為“氧化錳鈉”的材料代表了第一種反鐵磁性、矩排列的反平行材料,它擁有3個磁子束縛態。這表明這樣的準粒子足夠穩定并可以形成。
此外,利用多個磁振子束縛態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對于未來的量子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為研究這些新的準粒子的形成和性質提供了一種模型材料。
未來,該團隊計劃擴大這些研究,以了解當量子材料被放入光腔時量子電動力學真空所起的作用。
在交替磁體中,相鄰的原子被旋轉,它們的磁自旋被翻轉。圖片來源:LIBORSMEJKAL近日,一項在線發表于《自然》的研究報告說,科學家首次測量到一種新的磁性。產生這種磁性的交變磁體包含了現有不同類別磁......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通過分離按特定順序堆疊的5層超薄石墨烯薄片,將石墨或鉛筆芯變成了“黃金材料”,通過調整所得材料,可使其表現出在天然石墨中從未見過的3種重要特性。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
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和巴塞羅那材料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首次將無線技術引入一種磁性裝置。他們將非磁性的氮化鈷(CoN)薄膜浸入電解液,通過感應極化,無需連接電線即可控制其磁性。這種范式轉變可促進磁性納米......
半導體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但它們也有局限性。半導體中會產生激子(電子-空穴對),這意味著能量以熱的形式損失,信息傳輸是有速度限制的。發表在26日《科學》雜志的論文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家團隊描述了迄今......
美國艾姆斯國家實驗室(AmesNationalLaboratory)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個新的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可預測新材料組合的居里溫度(材料保持磁性的最高溫度),用于尋找不含關鍵元素的永磁材料。科......
聲子是描述固體中晶格集體振動的元激發。一般情況下,聲子通過離子運動產生的軌道磁矩較微弱。然而,在一些材料中,聲子可通過耦合磁性自由度獲得較大的磁矩。大的聲子磁矩利于實現磁序與晶格振動的相互調控,引起了......
2023年9月6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召開之際,蘇州艾捷博雅生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艾捷博雅”)和分析測試百科網攜手舉辦“磁性固相萃取推動樣品前處理技術革......
打金是一種古老的工藝,由古埃及工匠在5000多年前開創,它將散裝金子細致地捶打成薄如葉片的金箔。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克萊姆森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復刻古老的打金過程,即......
科學家們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發現了一種新粒子,其被稱為“奇異的五夸克”。研究團隊表示,發現這樣的奇異粒子有助他們理解夸克是如何結合形成復合粒子的。相關論文刊發于17日出版的《......
六月已至,月色如水,星光點點。伴隨著美好時節,2023年第一期ANTOP獎的申報和評審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由普敦實驗室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申報的“磁性固相萃取創新開拓獎”ANTOP獎進入專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