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
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后,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于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鐵基超導體母體的磁性最先被認為是由費米面疊套(nesting)驅動的自旋密度波有序態,但很快出現另外一種觀點,即認為磁有序可能來自于局域自旋的反鐵磁超交換相互作用。兩種圖像到底哪一個更合適,成為鐵基超導研究領域有爭議的一個主要議題,也涉及到認識鐵基超導電性的出發點。在過去兩年,王楠林小組通過對鐵基超導體幾個典型系統電荷動力學的深入研究,指出這兩種效應均存在于鐵基超導體系統之中,但對不同系統這兩種相互作用對磁長程有序起的支配作用不同。
鐵基超導體母體BaFe2As2和SrFe2As2分別在138K與200K發生磁性(并且同時伴隨結構)相變,低溫下進入反鐵磁有序狀態。該研究組在2008年進行的E//ab面光譜實驗表明,上述磁有序相變伴隨著費米面上能隙的打開,導致載流子數目與壽命的急劇變化。實驗結果支持費米面疊套效應驅動的自旋密度波相變。特別是實驗觀察到兩個不同大小的能隙特征,自然與體系存在多個費米面聯系在一起【Phys.Rev.Lett. 101, 107004 (2008)】。
最近,該小組進一步研究了E//c軸的光反射譜。研究組的諶志國等博士生生長了c方向足夠厚的BaFe2As2和SrFe2As2單晶樣品并進行了c方向偏振的光反射譜測量,與ab面內的測量相比較,發現只有能量尺度較小的能隙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而能量尺度較大的能隙特征則幾乎消失。他們與戴希、方忠等理論研究人員合作對兩個能隙的起源進行了深入分析,指認較大的能隙是由于二維柱狀空穴型與電子型費米面間存在(π,π)波矢的疊套引起的,是驅動自旋密度波發生的原因。由于二維柱狀費米面上電子的費米速度沿c方向分量很小,這些費米面上打開的能隙只能在ab平面清楚觀察到。而小的能隙是由于產生自旋密度波后新的磁布里淵區跨過三維大費米面,在相交區域三維的大費米面上打開的,因而可在不同方向觀察到,可以認為是形成自旋密度波的后果【Phys.Rev.Lett. 105, 097003 (2010)】。該實驗進一步揭示,在122結構體系中電子巡游性在磁有序起源起支配作用,為認識鐵基超導體系超導電性起源提供了依據。
鐵基超導體中1111結構體系大尺寸單晶很難生長。美國Ames實驗室首先取得突破,報道用NaAs作為助溶劑能夠生長出毫米尺寸的1111體系單晶。其后王楠林研究組的諶志國、董濤等迅速生長了LaFeAsO和其它稀土替代的1111體系毫米尺寸單晶樣品,研究了其光學性質。他們由實驗測量估算了ab平面內的等離子體頻率,通過與密度泛函計算比較,揭示體系存在較強的關聯效應【Phys. Rev. B 81, 100502(R) (2010)】。他們進一步研究了結構相變與磁相變的關系,發現磁有序狀態下的部分能隙打開特征在結構相變發生后已經出現,表明結構相變之后的電子狀態與磁有序態已基本相同。他們還研究了稀土離子替代對ab面內紅外聲子的影響,發現面內的聲子頻率朝高頻方向系統移動,表明其鍵合強度顯著增強。另外發現聲子具有非對稱Fano效應,揭示體系存在電聲子相互作用。他們還糾正了先前文獻中對面內紅外聲子的錯誤指認【Phys. Rev. B 82, 054522 (2010)】。
超快光譜是研究載流子馳豫動力學的重要手段,能夠對超導電性機制提供有用信息。泵浦-探測是研究超快過程的主要實驗技術。實驗上,第一個強激發脈沖(泵浦)引起準粒子激發,同時決定時間零點。然后用較弱的探測光在一段延遲時間之后,測量準粒子激發狀態變化所引起的光反射率之改變。對于超導體,高能量的光子會拆散庫伯對,形成高能的準粒子。這些準粒子很快通過電子-電子、電子-聲子散射弛豫成低能準粒子,低能準粒子重新復合,形成Cooper對,同時放出聲子,這些聲子又會拆散其他的Cooper對,直至聲子通過周圍環境弛豫或非諧振效應使能量小于能隙。王楠林小組與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和MIT兩個研究組合作,利用超快光譜研究了(Ba,K)Fe2As2超導體的準粒子弛豫過程。發現對欠摻雜樣品同時存在自旋密度波有序和超導相變,它們之間相互競爭;而在溫度降至60K附近,SDW有序被壓制,準粒子弛豫呈現反常,表現出新的有序態,分析表明這一反常的弛豫過程可能是未相干的配對電子所形成【Phys. Rev. Lett. 104, 027003 (2010)】。對最佳摻雜的(Ba,K)Fe2As2樣品進行研究,發現光激發的準粒子存在兩種不同的弛豫超快動力學過程。準粒子的熱弛豫率表現出隨溫度的平方關系而不是s波超導體的指數衰減,從而揭示出超導態能隙函數應該具有節點,能隙不完全是各向同性地打開【Phys. Rev. Lett. 105, 027005 (2010)】。
上述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基金委和科技部相關項目的資助。
鐵基超導體中超導電性的起源在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后仍然沒有定論。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等科技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丁洪研究團隊利用......
鐵基超導體中超導電性的起源在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后仍然沒有定論。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等科技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丁洪研究團隊利用......
鐵基超導體中超導電性的起源在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后仍沒有定論。多軌道自由度和其它糾纏電子序阻礙了對鐵基超導體配對機理的理解。作為一種微擾手段,外加壓力可破除超導基態的簡并,并能提供非常規超導電性如何與其它......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前沿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LiangFu通力合作,在鐵基超導......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n......
高熵合金通常由五種以上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元素組成,并且每種元素在晶格點陣上呈無規則分布構成的具有簡單晶體結構的固溶體,其在熱力學上表現為混合熵高。高熵合金在多方面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如突出的比強度、......
高熵合金的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基于對大塊非晶合金的研究背景下提出的。高熵合金通常由五種以上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元素組成,并且每種元素在晶格點陣上呈無規則的分布,構成具有簡單晶體結構的固溶體,其在熱......
自2008年被發現以來,已有至少20種不同結構鐵砷化物或鐵硒化物被證實存在超導電性,它們統稱為鐵基超導體。由于鐵基超導體同樣可以突破BCS強耦合理論預言的40K的麥克米蘭極限,它和銅氧化物超導體一起被......
銅氧化物和鐵基高溫超導體的母體化合物都具有反鐵磁長程序,通過采用化學摻雜或施加壓力等手段可將其反鐵磁長程序有效抑制,產生反鐵磁至順磁轉變,在轉變點附近由于電荷,軌道、自旋、晶格等自由度的相互作用,使系......
非常規超導體中所呈現奇異量子物性的物理根源常常認為來自于零溫下的量子相變及其相關漲落。在鐵基超導體中,通過對反鐵磁母體進行載流子或等價位摻雜均可抑制反鐵磁性,并在磁性區域邊緣誘導出最佳超導電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