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江蘇省靖江市水污染事件過去近一個月后,靖江市環保局透露:發生在5月9日的水污染物實為“二甲基二硫醚”。此前江蘇省環保廳也已對外公布,造成靖江水污染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認定是犯罪式排放、傾倒違廢行為,但污染源至今仍是謎。江蘇省環保廳稱“已將事件偵破工作移送至公安機關”,卻遭到了公安部門的否定,“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消息”。
從民眾的情感上說起來,一切向水源地傾倒污染物的行為都可以說是犯罪。何況,去年兩高出臺了環境污染刑案的司法解釋,環境違法入罪門檻降低了,處罰標準更嚴了。司法解釋首次界定了14項“嚴重污染環境”的范圍和認定標準,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危險物質、含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均構成嚴重污染環境罪。以這些標準來對照,靖江水污染事件是犯罪行為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發生在5月份的靖江水污染事件,導致全市暫停供水,恐慌之下的市民紛紛赴超市搶水,雖然沒有直接導致市民死亡,但是就其所造成的惡劣影響而言,其罪非小。
問題就來了,既然是犯罪,為什么犯案一個月了,還不能將兇手繩之以法?客觀上來說,長江水污染事件頻發,不是偶然的。全國兩萬多家化工企業,就有近萬家在長江沿岸。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長江排污量達到了339億噸。可即便疑兇眾多,即便如當地環保部門所說,長江靖江段水系較復雜,河網密布,讓兇手逍遙法外一個月也說不過去。遇到這種重大的污染事件,光靠環保部門之力沒法破解,為什么當地政府不能統一徹查,為什么公安部門不能主動介入呢?現在的情況是,當地環保部門慢悠悠地公布排查情況,吊了公眾一個月的胃口后,才告訴你污染物是啥,告訴你污染源是謎,說偵破工作移送至公安機關了,公安機關則說沒接到任何消息。要接到消息才能立案,才能去找誰倒了這些污染物嗎?關鍵是都一個月過去了,還找得到嗎?
5月9日的靖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就有網民直指是周邊的化工企業和上游的泰興化工園區非法排污所為。事實上,泰興化工園區確有不少生產和需求“二甲基二硫醚”化物的企業,而且基本上都是沿江而建。在網民都能大概確定嫌疑范圍的情況下,我們的政府部門卻遲遲不能給出一個答案,很難讓民眾滿意。
污染源成謎,暴露的是對重大水污染事件還不夠重視,對環境污染刑事犯罪還缺乏主動介入的意識,還沒有將民眾的生命健康放到應有的高度。污染源成謎,暴露的是對水源的保護、監控松懈,對污染企業的監督、排查存在漏洞。最為嚴重的是,倘若污染源一直成謎,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就會打折,公眾心里的疑云就會徘徊不去:這犯罪式排污不應是謎,可為何成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一般檢測的環境、容器、試劑都是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1、環境污染儀器室的有害氣體、氣溶液、灰塵等等都能造成污染,影響檢測結果,這種污染很難校正。因此,儀器室與其他實驗室應隔離,保持清潔,儀器室內應安裝空......
細胞抑制劑會對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最令人擔憂的全球疾病之一。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增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