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報告稱,家犬可能嘗試用面部表情交流。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報告》。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靈活性且無意識的表達,僅反映動物的情緒狀態而非與其他個體交流的主動嘗試。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已知面部表情以觀眾的存在為中介而促成,說明靈長類動物或許對表情可見于他人這一點有所認識。然而,沒有證據表明非靈長類動物能夠同樣為了照顧觀眾而產生面部表情。
樸茨茅斯大學的Juliane Kaminski及同事調查了犬類的面部表情是否受來自人類的注意力的影響。在他們的實驗中,24只品種各異的家犬被置于4種情境,其中人類演示者要么面對犬,要么背對犬,要么拿著食物,要么沒有食物。每次試驗中,犬的面部表情被攝像機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當演示者面對犬類時,它們的面部表情比演示者背對它們時要豐富得多,而食物存在與否并不影響犬類表情。
研究人員表示,犬類產生面部表情以達到交流目的,并根據它們從其他個體得到的注意力而相應增加面部表情。雖然面部表情被認為是一套自動的、反射的、基于情感的系統,但作者提出他們的數據表明它是一種結合了犬類情感過程及潛在認知過程的更靈活的系統。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孫自法)狗搖尾巴有何運動特征?偏左還是偏右?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合作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步態相類似,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家犬也有著獨特而穩定的搖尾......
家犬大約在1萬五千年前到4萬年前從歐亞大陸的灰狼馴化而來,現已遍布世界大部分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家犬與人類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在很多方面存在趨同進化,家犬對環境的適應性進化遺傳機制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研......
我國各類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心理與精神疾病已成為制約人口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與精神類疾病具有緩慢性、長期性和不易察覺的特點,對于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個人,較難在日常工......
2016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科學家成立家犬基因組聯盟,全面深度探討家犬起源與馴化、人工選擇、疾病機制、醫學模型等重大科學問題。自成立后,科研工作積極有序進行,近期研究聯盟在國際刊物Nationa......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人類可以通過成千上萬種展示面部表情的方式以傳達情感,但實際上只有35種能夠在不同文化中融通。在這些研究中,作者發現:有17種不同的方式編表達喜悅。該研究還發現,人類使用3種表達來表達......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院士團隊首次揭示家犬在伴隨人類的過程中適應非洲炎熱自然環境的遺傳機制,為今后非洲人群瘧疾研究工作提供重要靶點和參考,這是該研究團隊在推動萬犬基因組計劃發展中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英國研究人員報告稱,家犬可能嘗試用面部表情交流。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報告》。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靈活性且無意識的表達,僅反映動物的情緒狀態而非與其他個體交流的主動嘗試。在非人類靈長類......
英國研究人員報告稱,家犬可能嘗試用面部表情交流。相關論文刊登于《科學報告》。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動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靈活性且無意識的表達,僅反映動物的情緒狀態而非與其他個體交流的主動嘗試。在非人類靈長類......
科學界對于家犬的起源和馴化一直爭議不斷。近日,中科院院士張亞平帶領團隊發現,家犬中亞起源的假說與基于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分析的家犬東亞南部起源模式相沖突。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
家犬作為人類生活和工作中的伙伴,其進化研究一直是遺傳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然而目前使用的家犬參考SNP數據集,不僅數量少,采樣地不夠廣泛,而且測序覆蓋度差異大,SNP數據主要只來源于兩個品種的兩個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