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曾經是這個地球上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之一。近百年來,由于人類捕殺、棲息地破壞、城市化等諸多原因,狼的分布范圍大幅度減少。與狼相比,在人類的扶持下,狗的種群在日益擴張。雖然,全世界的狗都是由狼馴化而來,都是灰狼的亞種。但是,在近萬年的馴化過程中,狗的很多習性與狼迥異。
在人類的干預下,狗進狼退的形勢正越演越烈。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被人類遺棄的流浪狗正越來越多地走進野外。我在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出差期間,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流浪狗在野外出沒。這些地區的流浪狗大多是當地的土狗,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藏獒。大概十幾年前,藏獒被炒得如火如荼。神話破滅后,青海、西藏那些獒園里的藏獒紛紛被棄。
這些被人遺棄的流浪狗到野外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淘汰、篩選,那些生存能力強的狗幸存下來,而那些無法自給自足的狗則被無情淘汰。
那么,這些流浪狗會演變成為野狗嗎?
我所謂的野狗是指家犬野化后,在野外擁有獨立生存能力并且可以繁殖建立穩定種群的狗。曾經有過很多動物先例。之前人們一直把普氏野馬當成僅存的野馬。2018年2月22日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此前被認為是僅存的野馬“普氏野馬”其實是馴化馬的后代,世上已經再無野馬。同樣,有科學家認為大洋洲野犬也可能是澳大利亞的家犬逃逸后適應了野外的生存環境,并建立了野外種群。
在長期的馴化中,家犬身上保留了人類選擇的痕跡,比如溫順、吻端縮短、犬齒鈍化等。歷史上那些被馴化的動物重新回到野外后,它們會在野外恢復祖先的某些性狀,比如攻擊力,同時,也會保留人工馴化的性狀。它們最后的性狀會介于祖先種和馴化種之間。中國的流浪狗是否有成為野狗的可能,目前還不得而知。家犬原本大多獨立圈養,它們之間缺少交流和配合,沒有野外捕獵的經驗。令人震撼的是,它們已有很多合作捕獵的成功案例,比如在新疆有人目擊幾只流浪狗成功圍捕一只盤羊,還有流浪狗圍攻雪豹的報道。而我在野外看到的流浪狗也都是成群結隊的。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流浪狗已經繁衍了幾代。眼下,虎、豹、豺、狼等中大型食肉類動物缺失或部分缺失的現狀,給這些流浪狗的生存提供了絕佳的機遇。它們在野外無須擔心天敵,只要能找到食物就可以存活。這些適應了野外生存環境的流浪狗會成功產下自己的后代,并且它們之間也可以雜交,保留優勢的性狀,淘汰不利的性狀。此外,這些流浪狗還可能和狼或豺雜交,盡管這種可能性非常低,但確實存在。
流浪狗一旦適應野外、建立自己的種群,會對中國當前生態系統產生怎樣的影響?
1.就當前而言,流浪狗正在捕殺野生動物。國內已經出現諸多流浪狗搶食高山兀鷲,圍攻巖羊、雪豹的報道。這些流浪狗會對野生動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但是未來如何,還不好推測。
2.流浪狗可能會將一些疾病帶給野生動物。比如,流浪狗身上攜帶的CDV病毒(犬瘟熱病毒)一旦傳染給野生動物,可能會帶來極其嚴重的災難。CDV病毒傳染性極強且致死率高達95%(此處引用自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諸如,2014年陜西的圈養大熊貓感染犬瘟熱疫情,5只死亡。國寶動物經過嚴格保護,尚且出現嚴重死亡的情況,更何況其他野生動物。此外,流浪狗由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生活在人類居住的環境,對于和人類相關的一些疾病具有免疫能力。一旦到了野外,這些流浪狗很有可能會將一些疾病傳染給野生動物,那些沒有免疫能力的野生動物可能會遭殃。這種情況和當年哥倫布將天花傳染給印第安人如出一轍。
3.這些流浪狗會取代狼的生態位嗎? 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大生態問題就是——大型食肉類動物瀕臨滅絕,進而導致生態失衡,食草類、雜食類動物擴張。諸如,近10年來羚牛、鹿類、野豬種群數量顯著增加,有些地方已經泛濫成災。中國食草類動物缺少天敵制衡,比如羚牛,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一道生態難題。而一些小型的食肉類動物比如豹貓、果子貍等,無法對中大型食草類動物構成威脅。生態系統面臨失衡的局面已初現端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發嚴重。我不知流浪狗的出現能否彌補狼的生態位,這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是,流浪狗想要變成像狼一樣的“殺手”也幾乎不可能。它們無法恢復狼群復雜的社會、等級結構。
4.流浪狗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需要慎重評估。一旦流浪狗完全適應野外的生活,建立了自己的種群,這對于當地生態系統是福還是禍?一個地區生態系統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短時間內因流浪狗的突然闖入而造成的生態影響難以評估。這些流浪狗或許可以替代狼的部分職能,控制食草動物的增加;或許傳播疾病,給野生動物帶來災難。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數據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就目前直觀感受來看,野外確實有一些流浪狗已經具備獨立生存能力,并成功繁衍了后代。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以下簡稱若爾蓋站)在紅色草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全面投入使用。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高寒濕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區,也是我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
7月23日,“共啟AI豫見未來”2024光合組織領導人大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光合組織伙伴齊聚一堂探討計算產業發展未來,并深入了解河南相關產業基礎、營商環境及政策扶持。會上,光合組織公布多項生態......
近日,財政部集中下達2024年多項生態環保相關資金預算,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農村環境整治等,預算分別為109億、87億、41.065億、20億。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黑龍江省近日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進會議。副省長余建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切實增強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的責任感緊迫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省期間重要......
6月24日,為期4天的第四屆亞熱帶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湖南長沙落幕。這場5年一辦的國際會議,匯聚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00位參會代表,交流、分享生態系統服務與農業......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西南喀斯特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服務功能提升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