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的免疫接種,包括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是當前防制豬瘟的主要手段。被動免 疫應用高免血清,主動免疫則有高免血清血毒同時接接法、
滅活結晶紫疫苗和弱毒活疫 苗。 高免血清血清同時注射法可以產生堅強持久的保護力,但因使用高免血清價高,
且因應用強毒,有造成散毒的危險,現已禁止使用。 弱毒疫苗,產生免疫力快,且堅強而持久。關鍵是要選擇和培育出一株安全性穩定、
免疫性強的弱毒株。許多弱毒株仍保留一定程度的殘余致病力,必須同時注射一定量的免
疫血清以減輕其反應。就全世界來說,豬瘟弱毒疫苗已經廣泛應用。經過多年實踐應用, 公認安全有效,沒有殘余致病力的弱毒疫苗株有三:①
中國“54Ⅲ系”,又稱“C株” 兔化弱毒疫苗;② 日本GPE細胞弱毒疫苗以及③ 法國培育的“Thiveosal” 冷變異弱毒 株。
(1) 中國株豬瘟兔化弱毒: 中國獸藥監察所周泰沖等從1954后開始相繼用4株豬瘟病毒
誘使家兔發病,經過長期試驗,終于選育出一株能夠適應家兔的豬瘟病毒,并減弱其
對豬的致病力,但仍保持堅強的免疫原性。用作疫苗在全國推廣應用,對控制豬瘟的發
生起到決定性效果,且被國外廣泛應用,稱為“C株”,即中國株豬瘟弱毒。
這株兔化變異毒具有下列生物學遺傳特性:
① 已由一株感染豬的病毒變異為感染兔 的病毒。感染兔產生典型熱反應,并能被豬瘟免疫血清所中和。由感染兔采取含毒量最 高的脾臟、淋巴結為種毒制取疫苗。兔的感染率達100%。曾將兔化毒傳兔985代, 熱反 應率保持90%以上,充分證明“兔化”的遺傳性保持穩定;
② 兔化毒接種各品種豬都安 全,不保毒,不排毒,特別是對孕豬、胎豬、乳豬都無殘余毒力,且不通過胎盤屏障誘 發仔豬慢性豬瘟。連續回歸易感豬7代,毒力不返強。 二十余年來安全有效地用于控制 我國豬瘟,證明是一株已無殘余毒力的遺傳性穩定的毒株;
③ 免疫力堅強, 免疫豬可 以抵抗所有品系的豬瘟強毒株的攻擊,產生免疫力快而持久,并可用于疫區作緊急接種
之用。 C系疫苗的制備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中。我國在1957年開始推廣C系疫苗,最初提倡就
地制苗,就地應用。繼而研制真空冷凍干燥疫苗成功,集中生產,統一供應,凍干苗便
于保存,成為消滅我國豬瘟的有利工具。1964年開始應用乳兔制苗,并在山區利用牛制
備牛體反應苗。目前,各地生物制品廠一般均用犢牛睪丸細胞生產C系疫苗。 近十余年來,歐洲各國、亞洲及少數拉丁美洲國家都廣泛應用C株弱毒,
并一致認
為該毒株免疫性堅強,特別是可以安全地免疫預防仔豬、乳豬以及種豬群。 1978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一個專家會議一致認為中國株豬瘟弱毒疫苗在控制
和消滅歐洲國家的豬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羅馬尼亞將中國株豬瘟弱毒列為參考疫苗毒
株,因其已無致病力,雖可穿越胎盤屏障感染胎兒,但對胎兒無害,不產生慢性豬瘟。 (2)低溫細胞培養豬瘟弱毒株:日本、
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后應用低溫培養法育成 弱毒株。日本Sasahara于1959年培育成一株溫度敏感株——GPE-細胞苗。 是將病毒
先在豬睪丸細胞上傳142代,隨后用終點稀釋法選出純系毒株, 再通過牛睪丸細胞26代
減毒,如上挑選的純系毒株,再適應于豚鼠腎細胞傳41代,最后用新城疫病毒強化法
選出END陰性的純系毒株。此株能很好地在30℃溫度中增殖,并在30℃培養
的豚鼠腎細胞中制備GPE-疫苗。1966年開始在日本應用,無殘余毒力, 成功地控制了
日本的豬瘟。 法國的Aynaud成功地從Alford強毒株中分離出Thiveosal冷變種。 先將
強毒株在仔豬腎原代細胞中傳代,隨后轉到牛肌肉細胞,在29~30℃培養170代。 通過
終點稀釋法選出一株純系弱毒。這個低溫變異株,已完全喪失其對豬的毒力,回歸豬體
后毒力不返強,無殘余毒力。對各種年齡的豬都安全有效,保持堅強的免疫原性。現已在法
國推廣應用。 捷克斯洛伐克于1976年也報告用終點稀釋法從在30℃培養傳代的細
胞毒中分離出一株無毒力的后代,證明其對不同日齡的豬都無毒力,免疫性也好,試用
后證明安全有效。 我國從50年代起就廣泛應用兔化弱毒疫苗預防注射,取得了控制或消滅(少數地區)豬瘟
的效果,但是注苗的單位或地區有時仍有豬瘟發生,尤其是非典型豬瘟發生較多,
并出現了豬瘟病毒的持續性感染和娠妊母豬的帶毒綜合癥(母豬帶毒,感染胎兒,引起死 胎、弱胎及先天性震顫)。持續性感染與胎盤感染密切相關,
娠妊母豬的亞臨床感染可能 導致胎豬的胎盤感染,這些豬可長期帶毒,排毒,并具有免疫耐受性。為什么注苗的豬還
發生豬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沒有按規定妥善保存和運輸疫苗,使其免
疫原性降低;二是注射時操作不正規,劑量不足;三是母源性中和抗體干擾。另外,還有人 推
測,免疫接種失敗的原因可能是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由于多年不斷傳代而發生變異,導致免疫
豬不能抵抗野毒的攻擊。 關于母源抗體干擾乳豬免疫效果的問題:由于科學養豬技術的進步, 國外哺乳仔豬
的斷乳時間提早到4周齡。提早斷乳時間出售仔豬,影響疫苗注射的效力。在4周齡時注 射疫苗,母源抗體的干擾作用很強,以致免疫無效。
仔豬的母源抗體到底持續多久?何時注苗最為合適?如何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作用?
這是目前豬瘟免疫中的重要問題。門常平等選取北京市某農場免疫母豬的后代 仔豬,分成三組,其中二組的母豬在產前又接種兔化弱毒疫苗1次,第三組不注射。
關于仔豬哺乳前注射疫苗的問題,是在無法解決母源抗體的干擾現象而提出來的。 法國Coitheier等指出,在仔豬沒有吮吸初乳以前注射兔化弱毒苗, 可以使 其產生主動免疫力,這是因為:
① 70日齡豬胎兒的免疫系統已經可對抗原刺激產生 應答,形成抗體,故在仔豬出生時估計其免疫系統已經相當成熟;
② 初生仔豬在吮吸初 乳后獲得的抗體,在吮乳3小時后就可由其血流中檢出,至6~12時,血流中的抗體含量 已達最高峰。如在仔豬血流抗體達最高峰以前接種兔化弱毒苗,可使弱毒株在體內有足 夠的增殖時間,不致被血流中的抗體所中和;
③ 豬瘟兔化弱毒株對乳豬無殘余毒力, 十分安全,可以大膽使用。 法國的實驗證明,在仔豬吮吸初乳前注射兔化弱毒疫苗,強毒攻擊時,雖然可能呈
現輕度熱反應,但常耐過而不死亡。另一組仔豬在其吮吸初乳后3~6小時注射疫苗,則不能
抵抗強毒攻擊而死亡,證明由于母源抗體的干擾,不能產生主動免疫力。 臺灣省賴秀穗報道,仔豬在哺乳前接種兔化弱毒疫苗,是已初步證明為行
之有效的免疫方法。先用4窩初生仔豬,每窩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注苗組, 在出生后
尚未吮吸初乳前注射一次兔化弱毒疫苗,另一組在出生后不注射疫苗,立即吮吸初乳。
在4周和8周后,分別從注苗組和對照組各取半數仔豬進行強毒攻擊。兩次實驗結果相同:
注苗組仔豬沒有任何臨床反應,而對照組仔豬則全部發生豬瘟而死亡。由此證明初生仔
豬在吮吸初乳前注射兔化弱毒疫苗,可以不受母源抗體的干擾。 為驗證其在田間試驗中的效果,曾選擇一個疫情嚴重的豬場,小豬雖經兔化弱毒疫
苗的加強注射,也未能根除疫情。于是在該場采取在吮吸初乳前免疫接種仔豬的預防方法, 竟在較短時間內使豬瘟絕跡。該場應用此法免疫接種的仔豬已經超過1
000窩。 由于母豬大多在夜間分娩,對此法的實施有一定困難。 HCV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近幾年也取得了一定進展。Rumenapf等首先
在痘苗病毒中表達了HCV的結構蛋白。將痘苗病毒HCV重組子注入小鼠和豬體內,均
可誘導HCV中和抗體的產生。經重組病毒接種的豬,可以抵抗致死劑量HCV的攻擊,即使不
能誘導中和抗體的重組子也可產生保護性的免疫力。鑒于痘苗病毒對人類和環境可能造
成的潛在危害,限制了這一載體的發展,而豬痘病毒、皰疹病毒(如偽狂犬病毒)將是很 有希望的候選載體。Vanziji等用減毒偽狂犬病毒(PRV)
表達了HCV的囊膜糖蛋 白gp55。篩選獲得了三種重組病毒M203、M204和M205。M203編碼的gp55缺乏穿膜域(tra
nsmerbrane domain),M204帶有一個穿膜域,M205帶有3個穿膜域。免疫原性和保護力
試驗獲得了很好的結果。無論是重組病毒或是對照病毒(不帶gp55基因)均可誘導產生高
滴度的PRV中和抗體。4只注射了M203的SPF豬,HCV中和抗體滴度較低,雖然抵抗住了HC
V的攻擊,但出現了嚴重的疾病,而M204、M205試驗豬,均產生了高滴度HCV中和抗體,
并且全部獲得免疫保護,未呈現任何癥狀,也沒有向外界排毒的跡象。這些
結果證明gp55作為抗原足以激發機體對HCV的保護性免疫應答,也顯示了弱毒PRV株作為
載體制備抗豬瘟偽狂犬病疫苗的可能性,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良好的發展前景。Huls
t等在昆蟲細胞中表達的HCV糖蛋白gp55,能在豬體內保護100個50%致死劑量HC V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