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因其在物理學以及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JINR)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成立于1724年,1917年后發展成為國家科學組織,并于1991年蘇聯解體后更名為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是俄羅斯聯邦的最高學術機構,是主導全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中心。俄羅斯科學院規模龐大、研究實力雄厚,其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研究中均取得了眾多世界一流成果。
王貽芳曾師承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專業研究粒子物理。他于2001年回國后,在中科院高能所領導完成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北京譜儀(BESIII)的設計、研制、運行和物理研究;開創了我國中微子實驗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該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2012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他提出的用反應堆中微子測量質量順序,成為我國中微子研究的發展方向。
王貽芳因在粒子物理實驗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評為2012年“十佳全國科技工作者”,曾榮獲第六屆周光召基金基礎科學獎、201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2014年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第20屆日經亞洲獎、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帶來了建設國家實驗室,完善國家科研體系的建議。他認為,當前中國的科研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建設大型國家實驗室是突破現......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最新談及中國粒子物理的機會與未來時指出,中國的粒子物理研究通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國際上有了“一席之地......
可以說,建設大科學裝置是未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共享這樣的科學設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整個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更多、更大、更好的大科學裝置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3/474897.shtm科技日報記者陸成寬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句號,并不是我國中微子研究的終點。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17日透露,中國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世界上最大、最精密、最完整的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引領國際宇宙線研究。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
3月8日,央視新聞《兩會夜話》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吳季、全國人大代表王貽芳,談論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間科學等前沿領域的熱點話題。主持人提問,除了你所在的科......
“我們中國的GDP大概很快會實現世界第一,我們什么時候也能在純科學方面對世界有重大貢獻呢?”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江蘇代表團上發言說。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
“科研探索都是創新和風險的平衡。一項工作是值得的還是盲目的,這里面沒有確定標準。因此重大項目的評審需要頂級專家的評判。”那如果頂級專家之間有了分歧怎么辦?“聽大多數人的。”王貽芳語速飛快,“頂級科學家......
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讓中國科學站在世界舞臺中央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當天下......
2019年9月7日,9月7日消息,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四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