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中國天楹(000035.SZ)發布一系列公告,擬作價85.74億元向華禹并購基金等26名交易對方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江蘇德展100%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96億元。交易完成后,中國天楹將通過江蘇德展間接持有歐洲領先綜合廢物管理平臺Urbaser100%股權。
這成為中國環保上市公司2017跨境并購的收官之作,也是年度交易金額最高的一筆海淘。
雖然2017年海外并購數量和金額相較2016年有所回落,但整體上中國環保上市公司依然延續了跨境并購熱潮。
“因我國環保趨嚴,環保產業迎來發展熱潮。各路企業紛紛加入,環保企業積極拓展市場。在‘以資本換技術’及‘走出去’的訴求下,國內環保企業肯定會將海外并購作為重要的戰略考慮。”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書面回復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隨著A方陣(重資產公司)、B方陣(區域環境服務提供商)環保企業快速成長,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落地,還會有越來越多的環保跨境并購案例出現。”
宇墨咨詢研究總監史方標則在采訪中向時代周報記者進一步分析認為:“雖然最近幾年環保企業討論很熱,資本也比較看重,但實際上是出于扭轉環境惡化的曲線;當環境進入改善通道以后,環保海外并購很難再有爆發,而這一階段轉變需要的時間不會太長。”
熱潮中的海淘
普華永道發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股市場回顧與前瞻》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達572宗,金額977億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總和,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則分別下降14.8%和38.9%。
相較2016年的爆發式增長,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企業海外并購有所放緩。對此,普華永道中國企業并購服務部合伙人吳可分析表示,“近一年來隨著國內監管政策的引導和規范的推出,以及受到海外審查和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海外并購較2016年有所回落,但是基于企業戰略發展的海外并購仍然保持穩定,并受到市場歡迎和政府鼓勵”。
2016年12月,外管局擬將嚴格管控跨境投資資金外流,對一些特殊性質的投資業務實施規范監管:國有企業境外購買或開發中方投資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大宗房地產;中方投資額在10億美元及以上的非主業大額并購和對外投資;中方投資額在100億美元及以上的特別大額對外投資項目。
隨后,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管局共同發文表示關注“非理性投資”,包括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等類型。
從行業領域來看,雖然海外并購份額不及制造業、金融服務、能源產業等,但環保產業近幾年也開始積極參與到境外并購。
E20研究院搜集的數據顯示,2015年環保領域海外并購共有15起,累計交易額近55億元;2016年,中國環保企業或其參與設立的環保基金共發起17例海外并購案,總并購金額超200億元;2017年,不完全統計海外并購9起,已披露的交易額合計約109億元人民幣。
薛濤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和其他行業受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加強外匯監管的影響不同,環保領域的海外并購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只是針對環保企業海淘金額2017年較2016年有所放緩,史方標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接觸的企業買海外標的的意愿還是很強,只是由于國資金融風險管控政策使得決策流程和審批過程變長,大國企的參與度降低。”
從歷史維度來看,薛濤認為,我國環保上市公司跨境并購可簡單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早期探索階段,即2012-2014年,少數環保領先企業嘗試并購海外公司,交易數及交易金額都較小;二是快速增長階段。從2015年至今,環保海外并購出現井噴。
當前,環保企業即處在“十三五”規劃時期的快速增長階段,從2017年9個海外并購來看,水務領域最多,有4個;其次是固廢、土壤修復各2個;大氣治理1個。薛濤認為,這一分布可能與國內環保PPP熱門有很大關聯,與2016年固廢占比超過一半有較大區別。
并購標的區域則以歐洲為主;企業并購背景方面,國資背景上市公司側重收購歐洲的運營型標的,比如北控水務2017年以2.5億澳元(約合13億人民幣)收購澳洲水務公司Trility Group;民資上市公司則側重于技術、品牌型公司,比如博世科2017年以1300萬加幣收購加拿大瑞美達克土壤修復服務公司等。
史方標指出,前者意圖即是買當地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以獲得進入當地的資格,開拓國際市場,這種收購不一定非常看重團隊、技術實力,只要不是負債太多、財務風險很高即可;國內民資上市公司則是為了服務國內市場。
未來出海之路
對于參與海外并購的企業,其目的可分為三類:一是占領國外市場;二是引進國外技術、品牌;三是與國外供應商、合作的工程公司等,建立起聯系。
E20研究院的數據統計顯示,在“走出去”模式上,EPC和設備供應仍是主流,合計近50%。“走出去”的環保企業性質上,C方陣(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最積極,占比62.1%;其次是A方陣(重資產公司),約27.5%;D方陣(設備供應商)、B方陣(區域環境服務提供商)分別為6.9%、3.4%。
環保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的情況,史方標以“買在歐洲,賣在‘一帶一路’”形容,意思是收購主要在歐洲等發達地區,“一帶一路”建設所經國家則是以項目投資為主,沒有太多收購。
具體開展過程中,薛濤觀察到有兩種模式:一是央企/國企主導、民企承接分包;二是少量大型項目出現央企/國企、民企合作組成聯合體“走出去”,以發揮各自優勢,做好分工并妥善協調好利益關系,從而提高海外項目的落地效率、投資收益。
此外,環保企業“走出去”交易中,E20研究院的數據統計顯示,數量上民企占優勢,約占60%;但資金上國企是主力,占80%。而在“走出去”細分領域匯總,固廢和污水占比最高,分別為37.5%、34.5%。第三是供水,6.3%。
目前,已經收購海外企業的公司,由于很多公司子公司的收益尚在財報中未有記錄,而且境外收購后尚處于管理整理階段,大部分并購的效果尚未顯現。
史方標發現,2015年海外收入對環保企業的海外營收增長貢獻不是很高,但是2016年有明顯改觀,2017年年報出來以后估計海外收購的企業會有明顯的增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收購公司本身虧損,買的是技術、品牌。”
史方標預計,一是之后環保行業某一個細分領域可能會出現合并后的大公司;二是中國環保企業會真正走向海外市場,參與度增加;三是環保的概念慢慢地可能會發生變化,國外很少有企業是以環境保護的名義,未來可能和新能源結合,向能源方向過渡。
凱杰QIAGEN中國區HID團隊最新消息,凱杰QIAGEN已完全收購Verogen。Verogen是一家專門提供法醫專用新一代測序(NGS)工具和服務的公司,他們幫助解決刑事案件和失蹤人員案件,并識別......
11月中旬,渤健空缺了將近半年的CEO一職有了新人選,曾被媒體稱為“重組CEO”的賽諾菲前總裁魏巴赫被渤健董事會任命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成員。公開信息顯示,渤健為這位新任CEO開出了160萬美元......
開局80萬美元,用40年的時間建立起一家營收百億美元,市值超500億美元的醫療器械企業,如何做到?這看似不可能,但這就是波士頓科學的故事。兩周前,波士頓科學聯合創始人PeteNicholas逝世。多家......
阿美特克收購Alphasense領先的環境、健康與安全及空氣質量傳感器供應商阿美特克(NYSE:AME)近日宣布收購Alphasense。Alphasense是一家領先的氣體和顆粒傳感器供應商,其產品......
國資占領高地,民企圖生存——環保市場的新變革需求催生當下的大環境對環保企業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國家、銀行、股市等多個層面都在實行有利于環保企業發展的舉措。國家層面上,相關環保標準一直在提高,對于污染嚴重......
此次疫情短期會對環保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相對有限。從宏觀上看,由于地方精力主要放在防疫抗疫上,其他開支結算可能延期,一些正常上馬的項目節奏也將放緩。從微觀上看,工程類環保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其服務的主......
對于過去的2019年,環保企業普遍感到寒風凜冽。在2019年,很多環保企業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變更實際控制人。綜合來看,這些環保企業易主的主要原因是,在主營業務業績表現欠佳、現金流回流變慢等因素影響下......
“民營企業是推動綠色發展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力量。”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曾對民資如此評價道。12月22日晚間,《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對外公布。這一全文總計28條、......
飛躍發展帶來環境陣痛,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70年來,伴隨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加速推進,我國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特色道路。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企業的有機成長上,保持均衡的健康,這樣每一步走起來,才會更扎實。”每天堅持快走十公里,這一走就是6年,無論冬天還是酷暑。這是中持股份總經理邵凱每天留給自己安靜獨處的時間,他不僅用來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