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環境保護部標準所所長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體關切。
長期以來,社會公眾對于環保標準的寬嚴問題、控制污染物項目的多少問題十分關注。鄒首民說,我國現行國家環境質量標準16項,已經覆蓋了空氣、水、土壤、聲與振動、核與輻射等主要環境要素;現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163項,其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75項,控制項目達到120項;水污染物排放標準64項,控制項目達到158項。總體而言,我國大氣、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控制的污染物項目數量和嚴格程度與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當。
此外,我國2017年底前將發布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鄒首民說,現行的土壤環境標準是1995年發布的,由于發布時間較長,存在一些問題。3年前,環保部啟動了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主要目的是把土壤污染防治,特別是土壤污染場地的修復進行分類,分為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兩大類。已陸續向社會征求了三次意見,目前在進一步修改。
隨著工業、經濟發展,我國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均受到霧霾的困擾,冬天尤甚。而對于霧霾的成因,一直沒有權威的解釋。鄒首民表示,秋冬季重污染的形成,高污染物排放是內因,氣象的不利條件是外因,復雜的化學反應機理是動因,上述解釋已經在科學界形成基本共識。但關于霧霾的具體成因,尚未達成科學共識。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曾連續多次提到要集中攻克霧霾成因的問題。在4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重申要切實把霧霾成因機理搞清楚,確定開展由環保部牽頭,科技、中科院、高校、農業、工信等多部門和單位協作的“集中攻關”。
對此,鄒首民表示,環保部已會同相關部門在做實施方案,“預計明年兩會期間,將有一個初步的解釋和說法”。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得州農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區域霧霾形成的新機制。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對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國家合理制定減排措施以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切實有......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車停駛了、工廠停產了,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現了多次重度霧霾天氣。對此,有人把近期出現的霧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煙”,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進而希望能夠......
今年元宵節期間(正月十五19時至正月十六6時),我國部分城市出現重度污染。有人疑問,疫情期間戶外機動車并不多,工廠也沒完全復工,為何空氣污染依舊?生態環境部今日(2月10日)分析,元宵節期間空氣污染主......
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閃亮的金針直插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大氣探針’,可以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環境光學研究中心專家張天舒說......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
霧霾從何而來,怎樣漂移、消散?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達取得新進展,可消除傳統探測技術的“盲區”,更加精確、清晰地對從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霧霾......
近日,安光所大氣光學研究中心王珍珠副研究員等研發的霧霾天氣探測激光雷達新技術,有效用于近地面霧霾垂直分布探測中,相關研究結果以《側向散射激光雷達探測霧霾天氣氣溶膠新技術及其反演方法》為題發表在美國地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12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學研究中心環境安全與健康分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霧霾健康效應與防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
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夏天北極的溫度比較高,那么當年冬天中緯度地區的霾就會比較重。這一發現或可作為霧霾預警。沒想到吧,霧霾還跟北極有關!還記得去年夏天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到32℃?還記得剛剛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