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11時許,我國首個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環境一號A、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
環境與災害檢測預報小衛星(2+1)星座包括兩顆光學小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稱為環境一號A、B、C衛星)。星座的主要任務是對災害、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進行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監測,為緊急救援、災害救助及恢復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成功發射的環境一號A、B衛星裝載三種光學遙感載荷,其中環境一號A衛星上的超光譜成像儀和環境一號B衛星上的紅外相機分別由我院西安光學精美機械研究所和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研制。衛星入軌后,兩顆光學衛星將在同一個軌道面飛行,組網可形成對國土的快速重返能力,可以準確獲得災害和環境信息,及時、全面掌握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的發生、發展與演變過程。
9月5日,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協辦公廳、高技術局有關同志專程奔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看望中科院試驗隊員,并送去慰問金。他代表院黨組向在試驗隊緊張工作的同志們表示感謝和慰問,他勉勵大家再接再厲,爭取為我國環境保護和減災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陰和俊副院長一行同中科院環境星試驗隊主要領導合影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于普通危險化學物質,采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于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
細胞與環境之間的非共價作用已被認為是調節細胞行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細胞和生物材料之間的共價作用對細胞行為的影響還未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之間的共價作用......
2月7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10個項目2022年度......
植物葉片水同位素比值為現代生態水文研究和植物衍生的有機生物指標古環境研究建立聯系,成為現代生態學和古環境研究的橋梁。因此,探究葉片水氫和氧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和差異性響應,不僅可以促進生態水文的發展,......
“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
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記者楊杰英)記者22日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山西以“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和執法大練兵活動為牽引,打好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組合拳”,202......
生態環境部今天(2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開......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環境空氣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