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日趨重視,環保執法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作為環保工作的生命線,環境監測的重要性不斷被放大。“生態環境的治理就像一座大廈,監測就是支撐這座大廈屹立不倒的柱子。”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如此評價環境監測的意義。
近年來,中央環保督察不松勁、不開口子,對地方政府問責、處罰力度空前。層層壓力傳導下,部分地方出現了在監測數據上“動歪腦筋”的念頭,如寧夏石嘴山霧炮車噴出“冰雕大樓”,臨汾、西安在監測儀器上做手腳等現象。
抓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任務,就落在負責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建設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身上。1月10日,《華夏時報》記者參加生態環境部組織媒體走進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采訪活動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陳善榮表示,造假必然引起數據的變化,一個城市不止一個監測站點,一對比就會發現異常,實際上造假是逃不過總站監測人員的眼睛的。
他還介紹,除了對外監督地方數據造假外,總站在內部監督上也采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對于經公開招標后承擔當前1436個國家城市站的7家運維單位,總站將廉潔履約承諾書、廉潔投票承諾書及中標區域回避條款納入項目招標和履約績效管理,規定因違反“八項規定”造成總站人員受到處理、處分的,一人次向企業扣款合同額的10%,最低10萬元。
“我到總站當書記和站長這么長時間來,真的沒有一個企業敢請我吃飯,敢給我拿東西,因為他也知道一頓飯就得10萬塊錢,2000萬的合同就得200萬塊錢一頓飯。”陳善榮說。
造假難逃監控“法眼”
中國環境空氣監測網分為國家、省、市、區(縣)4個層級,監測站點超過5000個。受生態環境部委托,中國環境總站負責國家城市站、區域站和背景站的監測運行與日常管理。2016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完成了1436個國家城市站的事權上收,監測點位分布在人口密度較高的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和臭氧等指標開展在線連續監測。
據介紹,當前這1436個國家城市站主要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經公開招標后確定由7家運維單位承擔全部運維工作。日常運維工作包括點位管理、儀器選型、安裝驗收、運行與質控、數據采集與傳輸、數據審核、分析評價、發布與共享等八個環節,通過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數據質量。
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空氣站運維辦公室,《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被劃分為一個小組來審核,如異常數據分析組、PM2.5手工比對工作組、視頻管理組等等。視頻管理組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電腦屏幕上視頻監控畫面:以北京市朝陽區奧體中心采樣站點為例,一個站點有四個攝像頭拍攝,采樣區有兩個對著拍攝的畫面,另外兩個畫面對著站點進出口和監測機器。“你只要動了機器,監控總是會被發現的。”工作人員說。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空氣站運維辦公室
視頻管理組辦公畫面
另外,廣受社會關注的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噴水、灑水的辦法,試圖降低局部PM2.5濃度。“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做法。可能有的執政部門沒注意或者不是主觀故意的,但是噴水、灑水真的對PM2.5沒什么影響,有的時候噴水濕度大了,反而還有反向作用。”陳善榮表示,涉及到數據造假的,生態環境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新增建成區缺少點位,現有建成區點位密度不均衡問題,“十四五”國家城市監測點位數量將從1436個增加至1800個左右,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國家級新區全覆蓋。
“吃一頓飯,罰款十萬”
2017年6月,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履新后,首站就前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調研,給總站提出了打造環境監測的“國家隊”、確保數據“真、準、全”的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了六大區域質控中心,實行分級管理機制、責任追溯和終身負責機制、全過程留痕管理機制,進行全要素、全指標、全過程質量控制。
不過,通過招標參與大氣和地表水監測的20家運維單位將近3000名工作人員,又該如何保證他們同樣把質量和原則當成底線,一絲不茍地完成環境監測工作?陳善榮介紹,總站首先在運維隊伍里進行廉政教育,將其納入監察對象管理,每個月都對隊伍有一次通報,每年年底都要對企業都一把手進行一次集中約談。“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講政治。這些數據是直接要拿去考核地方黨委政府的,你們這些運維隊伍承擔的不是一個單純的業務合同,而是一份政治責任。”
《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站運維“九不準”》
另一方面,從制度設計上也嚴格把關。總站發布了《國控城市站運維機構人員行為準則》《關于加強涉嫌人為干擾干預環境空氣質量檢測異常信息管理的通知》等運維人員的行為準則。記者在幾乎每一間運維辦公室墻上,都能看到《可與地方溝通事項“白名單”》、《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站運維“九不準”》等工作章程。
最重要的是把好底線關。通過運維合同中首創廉政條款和責任條款,“吃一段飯罰款十萬”的警示已經深入人心。運維公司的退出機制也在細化,如果發現有數據造假,包括考核嚴重不合格或者備機準備不足等情況,都會相應取消該運維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資格。
4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并講話。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剛出席會議并致辭。黃潤秋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
項目概況:“重慶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能力建設”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重慶市政府采購網”獲取采購文件,并于2024年6月4日10:00(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號:CQS24A......
2024年4月29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長江經濟帶質控與應急平臺標準溶液質控樣定值和適用性檢測服務項目進行專家評審,結果如下:項目名稱第一成交候選單位成交金額(萬元)長江經濟帶質控與應急平臺標準溶......
雪迪龍2024年4月1日發布消息稱,2024年4月1日雪迪龍接受華創證券等機構調研,董事會秘書:葛毅捷;證券事務代表:楊媛媛參與接待,并回答了調研機構提出的問題。調研機構詳情如下:華創證券;華福證券;......
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對生態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當前,在新污染物監測方面,現有的技術規范、檢測方法及技術要求可初步支撐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
為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申請資質認定以及有關專項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時開展的方法驗證活動,確保方法驗證過程科學合理,評價尺度客觀一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編制了《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資質認定方法驗證通用......
2月20日,上海詩丹德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領到全國首張由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審批頒發的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2023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在調研中發現,許多生物醫藥、食品安全、環境監測領域企業希望在上海就能......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山西省忻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2024年2月至3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項目......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23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究項目清單第一批和第二批,旨在加強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立項的前期研究和技術儲備,提高標準編制質量和效率。目前,2023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局南港工業區智慧監測體系提升工程(項目編號:TDJSZX-TEDA-2024-001)公開招標公告發布日期:2024年01月16日項目概況南港工業區智慧監測體系提升工程招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