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自動檢測主要是以自動檢測一起為主要核心的“測-控”系統,是指在檢測位點運用自動聯系的監測儀器對環境中的空氣進行采集、處理以及分析。空氣質量檢測一般有干法和濕法兩種監測方式。本文中所涉及到的監測方法都是以干法檢測為主,干法檢測以其靈敏度高、易于操作、準確性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之中。
1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現狀
我國目前環境空氣質量檢測系統是干法儀器系統,主要包括一臺設備測量、一個或兩個引進設備。安裝方式分為車載式和固定站房式兩種。其中供貨商公司有美國電子熱公司、ATP公司、MONTIOTR公司、DASIBI公司、ESC公司、法國ESA公司、日本DDK公司、HOIRBA公司、島津公司等。我國大多數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目前都采用傳統專用數據采集系統,該系統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子站分析儀器測量環境空氣中所包含的一些雜染物,測定的結果經過量程設定后,轉換成模擬量后輸入數據的采集器。例如8088系統中的Esc制造以及AIP公司采用;8001系統中的DASIBI采用;SAM32系統中法國EAS公司采用。數據采集器能夠將采集的一些數據保存分類,中心站微機可以通過解調器,并采用撥號的方式和子站連接在一起,并且能夠分享采集數據器中所含有的數據,將所得數據利用報表軟件進行編輯處理。該系統造價低、結構簡單,但測控能力以及擴展性都十分有限。
2自動監測發展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儀器的發展歷程,最先主要是完全依賴高昂價格的進口設備,后來國產的監測儀器發展較為迅速,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促進了我國環境空氣自動檢測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始,我國大部分一線城市已經逐漸普及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主要是依賴一些進口設備,無論是設備價格還是設備維護的成本都極高。90年代,我國在形成空氣質量變化趨勢以及評價空氣狀況的網絡中,部分二線城市也已經逐步建立起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由于當時經費有限,以及國家對于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空氣質量所監測到的數據并未發揮出其真正的效用。目前,我國已經開展城市環境質量的預報以及日報工作,在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檢測系統的同時,也大幅度地促進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設備國產化。在2000年之前,我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盡數都是進口外國產品,現階段,我國已經能夠將先進實用的生產點式干法和長光程等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應用于環境監測系統中。監測網絡所獲取的數據主要是傳送給上級部門,由定期監測報告,向實時跨區域互聯網,對所獲取的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傳送以及相互監控。例如2002年,在粵港珠三角簡稱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主要以香港環保署以及廣東環境監測為中心,在珠三角各個城市之中設立監測點實時連接,隨后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實時傳送。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監測數據公眾可信度以及監測數據國際影響力。
3自動監測優勢分析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檢測和傳統空氣質量監測比較,其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所需要的數據量極為龐大,而且需要對多種數據進行處理,而在自動檢測系統中,所獲取的一些數據處理都是有計算機完成,大幅度地提升了檢測系統的工作效率以及可靠性;
(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要對大量數據進行傳輸,而在傳統環境空氣質量檢測中,模擬口采集參數,然后發送到中心站,其中采集、發送的參數數據量極大,在采集和傳送的過程中難免出現誤差。而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中大部分地公司主要是在彈擊中對數據進行采集,并且采集之后對數據進行模擬轉換,最終通過微處理器智能處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統數據抗干擾能力以及精確度;
(3)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中,所使用的儀器大部分功能都是依靠微處理器完成,而且也提供RS-232 接口,使相關工作人員在控制點就能夠清楚地把握單機工作的狀態,也能夠根據所得的一些參數去判斷子站的測量值以及工作狀態,以此作為參考,考慮是否要對某個子站進行維護,通過數據的傳輸,甚至知道子站某些環節出現故障,方便維護人員維修;
(4)目前我國環境質量自動化監測采用自動化監測干法以及微機對其進行有效控制,與傳統環境空氣質量相比較,其在監測技術上有所提升,能夠快速便捷地了解到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4結語
對于環境空氣質量進行保護,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本文著重探討了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現狀、自動監測發展以及自動監測優勢,讓人們充分地了解到環境空氣質量自動檢測的發展及優勢。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空氣質量,就要進一步地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自動檢測系統的有效性能,對數據庫進行優化。數據庫關系到整個監測系統的及時性、穩定性以及可維護性等重要性能,應該著重從合理設計數據庫的角度出發,從而才能夠獲得更精確、細致的視圖和統計表等,如此才能夠提升檢測系統整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