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晨緋
“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詠琥珀》生動傳神地描述了琥珀。琥珀是能夠把遠古動、植物近乎完整保存,并形成化石的唯一寶石,具有非常高的科研價值。通過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狀態,科學家可以研究古生物、古地質、古氣候、物種的進化與滅絕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白明博士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通過研究來自緬甸、約一億年前白堊紀的有爪動物門琥珀,對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這一古生物地理學問題進行了詳盡詮釋。
岡瓦納古陸又稱“南方大陸”,是大陸漂移說所設想的南半球超級大陸。 “岡瓦納古陸”的范圍包括了現代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有人認為還包括中南歐和中國的喜馬拉雅山等地區。南方的岡瓦納古陸與北方的勞亞古陸之間隔著特提斯海。在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并形成當前的分布格局是一個有趣和引人入勝的科學難題。
動物所的研究人員獲得了三塊緬甸櫛蠶琥珀,通過對其詳細研究,最終完美地解釋了櫛蠶當今分布格局的成因。
琥珀里的櫛蠶是什么動物呢?櫛蠶是一類非常罕見的無脊椎動物,主要在南半球間斷性分布,它是典型的岡瓦納古陸起源類群。
研究人員利用中科院動物所顯微CT和北京光源、上海光源和德國漢堡光源等同步輻射裝置對三塊櫛蠶琥珀進行了掃描和計算機三維重建,確認其屬于櫛蠶科。
“目前已經知道櫛蠶科與南櫛蠶科至少在晚泥盆紀(3.74億年前)就分離了,而后者目前主要分布在澳洲、南美和南非的南部。印度板塊在1.2億到1.4億年前才從岡瓦納古陸分離,若有櫛蠶土著種類,則應該是南櫛蠶科,而非櫛蠶科。”白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設想一下,印度板塊漂移過程中一定是經歷了極端的環境變化,那么喜濕熱的櫛蠶存活幾率肯定非常低。其中一個例證就是馬達加斯加板塊與印度板塊一起脫離岡瓦納古陸后,共同漂移了約3300萬到5300萬年,直到晚白堊紀(約8700萬年前)才逐漸分開。而馬達加斯加尚未發現櫛蠶,據推測其櫛蠶土著種類已經滅絕。
“即使未來能夠發現,也極有可能是南櫛蠶科種類。”白明和同事們發現印度分布的梯櫛蠶屬與緬甸琥珀中的古生櫛蠶在形態上較為接近。他們確定印度分布的櫛蠶應該是在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后的第二階段(2500萬年前),才從亞歐板塊擴散而來。
有爪動物門現代分布格局解讀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分布于印度的梯櫛蠶屬究竟是從勞亞古陸擴散而來,還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種類。這兩個假說之前都有各自的證據支持,但無法獲得壓倒性的結論。
“而我們的發現,毫無疑問支持了假說中的前者。”白明說。
迄今,世界琥珀發現地圖中還有一塊空白區域——南極洲。然而,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JohannP.Klages的研究團隊填補了這一空白,他們在南極大陸首次發現了琥珀。相關研究成果11月12日發表于......
琥珀中的行軍蟻。圖片來源:ChristineSosiak一塊3500萬年前的波羅海琥珀中,藏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行軍蟻。這一發現表明,行軍蟻曾在歐洲存在。行軍蟻喜歡群體生活,通常每個群體的行軍蟻數量以百萬......
鮮花來拜年嘍。這可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在地球上存活了約1億年,在此期間容顏未改。這朵花的主要發現者是青島科技大學一對“85后”夫妻教授——王碩和施超,他們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1億年前的琥珀化石。2月......
俄勒岡州科瓦利斯——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揭示了第一例植物早熟的化石證據。種子在離開果實之前發芽,被稱為植物早熟。俄勒岡州立科學學院的GeorgePoinarJr.在歷史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描......
肌肉、神經等軟組織為重建生物的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信息。一般的印痕化石中,內部軟體組織罕見。即使偶有保存,也通常表現為被壓扁的痕跡,立體信息幾乎完全丟失。琥珀作為一種特異埋藏化石,具有遠高于印痕化石的保......
來自緬甸北部約9千9百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的骨骼內含物提供了對微小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解剖結構的空前洞察力,而這些動物通常不會在其他沉積環境中保存。在各種各樣的脊椎動物中,先前已經描述了七個保存......
英國《科學報告》期刊近日發表的一項古生物學研究,科學家報告了對保存于“寶藏”琥珀中的已知最古老動植物的分析。該研究結果不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從晚三疊紀至古近紀時期(2.3億—4000萬年......
這塊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圖片來源:《自然科學》琥珀化石中的顆粒狀物質很可能是昆蟲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蟲有可能為之所困。本月,來自斯洛伐克的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
2月24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批形態各異的恐龍羽毛,對理解白堊紀恐龍的體表覆蓋物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
2月1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只比以往標本都大的反鳥類翅膀,對學者理解白堊紀反鳥類體型和翅膀上的羽毛外觀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