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非常普及,而4D打印就是在三個維度的立體空間中進行的3D打印再增加一個時間維度,使打印的物體能夠隨時間的延續按照預先設計的要求發生外型和結構的變化,最終形成所需要的物體。4D打印技術屬于世界最前沿,目前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科研團隊在進行前瞻性研究,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工程設計與計算實驗室發布消息稱,依據他們提出的4D打印設計原理,可以精確的控制預先用3D打印技術在平面打印完成的物體的變形過程,最終獲得預先設計的具有一定強度和剛度的三維結構,這在世界上還屬首次。
該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計算機模擬軟件,其核心是設計出一種特殊的樞紐單元,它由一個固定(剛性)的部件和一個可移動(彈性)的部件構成,具有多種穩定狀態。由這種樞紐單元可組合成復雜的三維結構,并因為各個單元具有有限幾種穩定狀態,可根據預先設計的目標結構對其變形的過程進行精確的設計。科研人員已應用標準的3D打印設備在平面上一次打印出一個作為驗證原理用的樣品,其樞紐單元具有兩種穩定的狀態,其主體結構(固定部件)用塑性高聚物為材料,可移動部分用彈性高聚物為材料,對所獲得的這種具有平面結構的樣品用手工調整其樞紐單元的狀態后可形成各種不同的立體結構。科研人員稱,正在對結構變形的過程設計適當的動力裝置,如氣壓裝置或者應用在不同濕度環境中具有膨脹性能的材料,完成結構的自動變形過程。
4D打印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比如用3D技術在平面上制作部件,到特定使用現場再使其展開成最終所需的結構和形狀,技術簡單、效率高,體積小便于運輸。航空航天領域可能是4D打印最先得到應用的領域(這種原理在航天技術上已經有所應用,如航天領域的許多工具,在向空間發射運送階段是處于緊湊狀態,到達航天器后再展開投入使用),再如醫療領域的植入人體器官的各種支架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67號《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已經2023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總理李強2023年12月4日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67號《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已經2023年10月20日國務院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總理李強2023年12月4日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是人間大愛善行,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關系生命倫理和社會公平,是國家醫學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自然》雜志6日發表的一篇生物科學論文首次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分析人體器官的老化,其可更好地預測疾病風險和老齡化影響。這項對逾5000人的調查分析顯示,其中近20%的人表現出某一器官明顯加速老化,這表明可......
《自然》雜志6日發表的一篇生物科學論文首次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分析人體器官的老化,其可更好地預測疾病風險和老齡化影響。這項對逾5000人的調查分析顯示,其中近20%的人表現出某一器官明顯加速老化,這表明可......
經過十年深耕,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嵌入影像學、信息學、生命科學等各個應用場景,為醫療流程降本增效,甚至顛覆傳統范式。然而,由于缺乏統籌的人工智能廠商,醫院內的人工智能應用往往分散、間斷,無法......
近期,中國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部分學術會議以近期反腐形勢為由宣布暫停或延期舉辦,引發社會關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15日發布的有關問答中對此指出,需要整治的是那些無中生有、編造虛假學術會議的......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超626萬人,百萬人口捐獻率仍待提高日期:2023年06月11日19:41:59作者:唐聞佳今天是第7個中國器官捐獻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相關主題活動在上海舉行。......
20年前,遠程醫療、機器人醫生或3D打印器官還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但過去10年中,現代技術的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醫療衛生領域的進步。機器人助手、虛擬醫生和手機應用程序正在被整合到醫療領域,以改善服務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4.shtm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人類在體外構建出了完整的人囊胚樣結構。北京時間3月1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