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甘肅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柴守璽教授主持研發的旱地秸稈帶狀覆蓋馬鈴薯栽培新技術通過了聯合測產組現場實產測定。測定結果表明,該技術較露地栽培畝增產868.1千克、增產率82.0%,較黑色地膜覆蓋畝增產483.9千克、增產率33.5%,適合在年降水250~550毫米的廣大旱作區推廣應用。
測產田位于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對照田為黑色地膜覆蓋和無覆蓋露地栽培。據介紹,測產示范田的秸稈帶狀覆蓋采用甘肅農業大學新近研發的“雙壟溝玉米秸稈就地覆蓋”新模式。該技術模式利用前茬可降解地膜雙壟溝玉米種植結構,結合玉米高茬收獲(留茬5~10厘米)、將玉米整稈就地鑲嵌于兩行留茬間的小壟上,形成約40厘米寬的帶狀覆蓋,在70厘米寬的大壟上種植馬鈴薯,秸稈不需異地搬運,不僅取材方便省工,抗旱增產效應突出,而且建立了 “地膜覆蓋種植玉米、玉米秸稈覆蓋種植馬鈴薯”的合理輪作倒茬技術體系,可大幅度減少對地膜的依賴。秸稈覆蓋后旋耕粉碎還田,有利于培肥地力、種養結合。
該技術秸稈覆蓋用量適宜,操作簡單易行,是一項生態環保、秸稈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水溫綜合調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綠色增產技術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和蔬菜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對馬鈴薯單倍型DM的基因組進行了全序列組裝,獲得了包含24個端粒和12個著絲粒完整序列的馬鈴薯單倍型DM的端粒到端粒......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和蔬菜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對馬鈴薯單倍型DM的基因組進行了全序列組裝,獲得了包含24個端粒和12個著絲粒完整序列的馬鈴薯單倍型DM的端粒到端粒......
馬鈴薯塊莖蛾形態特征和危害癥狀。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蟲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組裝了茄科作物的世界重大害蟲馬鈴薯塊莖蛾的染色體水平......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
在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馬鈴薯課題組陳琳、副研究員趙竑博等和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宋波濤合作,研究揭示了馬鈴薯抗寒育種機理。相關研究發表于Plant......
北京時間2021年6月24日晚23時,《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稱“基因組所”)黃三文團隊完成的論文——“雜交馬鈴薯的基因組設計”,這是“優薯計劃”實施以來取得的里程碑......
高靜壓誘導馬鈴薯Patatin蛋白結構修飾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國農科院供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高靜壓處理會改變馬鈴薯Patatin蛋白的結構、提高其抗氧化......
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提取馬鈴薯濃縮蛋白的比較研究中國農科院供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利用硫酸銨沉淀與等電點沉淀的方法可從馬鈴薯加工漿液中提取得......
馬鈴薯蛋白和馬鈴薯淀粉復合物及凝膠的熱力學、流變和結構特性中國農科院供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薯類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通過控制馬鈴薯蛋白和馬鈴薯淀粉的比例,有助于制備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