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準(Calibration)的定義
在一定條件下的一系列操作來確認檢測儀器和檢測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者某一物質,或者參考物質代表的值,與相應標準量值之間的關系。包括校準和校準驗證兩個方面。
2、校準的意義
確保檢測系統的檢驗結果在規定的報告范圍內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校準方法
1)、線性(Linear)法:
①、1點線性法(K系數法):通過測定空白液(或第1標準液)的吸光度和輸入的K值而得出工作曲線。
②、2點線性法:通過空白液(或第1標準液)和標準液(第2標準液)濃度與吸光度之間的關系,采用線性回歸法制成線性工作曲線。
③、多點線性法:通過空白液(或第1標準液)和標準液(第2標準或第6標準液)濃度與吸光度之間的關系,采用線性回歸法制成線性工作曲線。
④、同工酶法(線性法):檢測的樣本中含有兩種不同的同工酶,如果含有抑制劑的試劑不能完全抑制對檢測有干擾的同工酶活性。采用同工酶法進行校準,可測定同工酶的總活性(同工酶P)和所檢測同工酶的活性(同工酶Q)。
2)、非線性法:
①、Logit-log3P法:對數函數法中的一種,適用于隨濃度的升高而吸光度表現為收束的工作曲線。“P”表示參數(parameter)之意, 由3個參數(S1Abs、K、a)參與計算。
注:S1Abs表示試劑空白,K表示校準所得斜率,a表示近似常數。
②、Logit-log4P法:對數函數法中的一種,同樣適用于隨濃度的升高而吸光度表現為收束的工作曲線。由4個參數(S1ABS、K、a、b)參與計算。
③、Logit-log5P法:對數函數法中的一種,適用于隨濃度的升高而吸光度表現為收束較明顯的工作曲線。因該方法由5個參數(S1Abs、K、a、b、c)參與計算,而使結果更加精確。
④、指數函數法(Exponential):該方法的工作曲線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吸光度出現離散的趨勢。由5個參數(S1Abs、K、a、b、c)參與計算。
⑤、樣條函數法(Spline):是將每一標準液測定的吸光度值連接起來(點對點),形成一個完整曲線,即為曲線擬合。因該校準方法將測定誤差也擬合到曲線中,所以曲線擬合優于折線法校準。由4個近似常數a(I)、b(I)、c(I)、d(I)參與計算,是用標準液I和I+1(I=1~ N-1)之間的曲線形狀的參數來表示,通過Newton近似法求出濃度。
⑥、折線法(Line Graph):是將標準液1~標準液6的吸光度值用多條直線連接起來的工作曲線。由S1Abs、K1;S2Abs、K2;S3Abs、K3;S4Abs、K4;S5Abs、K5參與計算。
圖一:
圖二:
4、校準方案的制定
1)、選擇合適的校(標)準品,使用配套校準品,包括校(標)準品的數目、類型和濃度;
2)、盡量選用已溯源至參考方法和或參考物質的校(標)準品;
3)、確定校準的頻度;
4)、同時還規定六個月以及有下列情況發生時,進行一次校準:
①、如檢測系統進行過一次大的預防性維護或者更換了重要部件;
②、質控反映出異常趨勢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實驗室規定的接受限,采取一般性糾正措施后,仍不能糾正問題時;
5)、選擇合適的校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