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0月14日-15日,第九屆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李凱等13位博士研究生獲頒2017年度吳瑞獎,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徐平龍教授獲頒2017顧孝誠講座獎。

      “生命科學大有希望”|第九屆吳瑞紀念學會研討會側記

      ?吳虹教授為徐龍平教授頒獎。

      13位博士研究生分別做了15分鐘的報告,很多人使用流利的英文。在做報告前,吳瑞獎學金得主鄭慶飛還表示很緊張,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這么短的報告。鄭慶飛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今年7月到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加入吳瑞獎團體之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大家都好強!

      吳瑞獎是由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的多位學生捐贈設立,其背后是華人生物學界數十年薪火相傳、提攜后學的動人傳統。

      著名華裔生物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吳瑞先生在1981年發起CUSBEA項目,此后8年相繼選拔并幫助400多名大陸生物相關專業的學生到美國留學。這些學生很多后來成長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為出色的一批華人科學家,包括北京生命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斯坦福大學教授駱利群、哈佛大學教授袁鈞瑛、杜克大學終身教授王小凡、哈佛大學教授施揚等等。

      ?吳瑞紀念基金會主席孫曉紅

      “這個項目把我們這幫人帶到國外,在最好的學校里學習生物,我們對此很感激。” 吳瑞紀念基金會主席孫曉紅說,她是CUSBEA項目第一期的學生。正因為如此,2008年吳瑞先生去世后,CUSBEA的學生成立吳瑞紀念基金會,并設立了面向生命科學領域的優秀博士研究生的吳瑞獎學金(Ray Wu Prize)。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是CUSBEA第三期的學生。她介紹,自2009年頒發第一屆吳瑞獎學金,目前已有92位博士研究生獲獎,18人回國,其中17人在不同的研究機構擔任PI。“他們回國的速度遠遠快于我們那一代”,吳虹說。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長許瑞明作為東道主對參加研討會的教授和同學表示歡迎。他對獲得吳瑞獎的年輕一代科學家印象深刻,期待未來能涌現更多優秀的人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陳昕聽了這些獲獎學生的報告后表示,“真的覺得后生可畏,希望我們這些老人不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鐘波是2009年的吳瑞獎學金得主,2013年回國在擔任武漢大學任職。他表示,在吳瑞獎這個大家庭里,大家很團結,也很open,愿意一起分享一起合作,“而且是毫無保留的那種”。“在學術生涯的各個階段,吳瑞基金會的老師也給我很大的幫助,比如推薦實驗室,提供差旅去面試,在學術生涯的早期分享他們的經驗等等,我深受感動和影響。”鐘波說,“我希望自己能繼承這種開放合作團結的精神并將其傳承下去。”

      在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前一天,第一屆吳瑞青年學者論壇也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舉行,往屆吳瑞獎得主、現在國內研究機構任職的15位PI和1位博士后也在一起做了學術交流。CUSBEA第三期學生、中美冠科創始人余國良表示,今年的吳瑞獎得主已經達到92人,明年將超過百人,距離CUSBEA的規模不遠了。他說,這些年輕PI的報告非常前沿,比當時的自己做的東西復雜多了。“看到他們已經成長起來,感到非常安心,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已經可以傳遞下去了。”余國良說。

      “生命科學大有希望”|第九屆吳瑞紀念學會研討會側記

      ?14日上午頒獎結束后,王曉東成為了眾多吳瑞獎得主紛紛合影的對象。見此情景,許瑞明也湊上去求合影。

      每年的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都是中國生命科學的一次盛大派對,這次也不例外。除了13位博士研究生和徐平龍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國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復旦大學教授藍斐、清華大學教授李海濤、清華大學研究員頡偉、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潘多加、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副教授石曉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陳昕等作為特邀嘉賓做了報告,王曉東、吳虹、許瑞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傅向東、辛辛那提大學研究員管俊林也參加了研討會。

      孫曉紅說,這次研討會有三點令她印象深刻:不同的領域都有激動人心的發現;技術越來越先進;會議的參與者都非常年輕,不僅是得獎者年輕,特邀的報告人也都很年輕。她最后表示,“生命科學大有希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