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31 15:58 原文鏈接: 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助力中國生態建設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生態環境科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利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科技創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夯實生態環境科技基礎,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發展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不斷完善新時代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堅持面向生態環境科技前沿,聚焦影響環境質量關鍵科學問題,加大科技投入,組織科技攻關,在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重污染天氣成因定量化精細化解析和精準預測預報、天地一體化水環境監控預警、重金屬污染地塊安全處置、部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方面實現一批關鍵突破,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彰顯了生態環境科技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

      強化生態環境科技服務,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代表了當今科技和產業變革方向。他強調,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生態環境部全力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聚焦行業企業治污需求和地方管理需要,創建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百城千縣萬名專家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通過“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一事一議”科技咨詢服務等多種方式,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應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在京津冀及周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流域的107個城市派駐專家團隊,為地方和行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把脈問診開藥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進、協調共贏。

      整合生態環境科技資源,形成污染防治攻堅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生態環境部積極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堅持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國家重大需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創新組織方式,聯合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500多家優勢單位,匯聚各領域近萬名科研人員,組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聯合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構建大兵團聯合作戰協同攻關模式,為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等貢獻科技力量。近年來,我國推動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實、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人民群眾身邊的藍天白云、清水綠岸明顯增多,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加強生態環境科普宣傳,構建全民參與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生態環境部堅持把全民生態環境科學素質提升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堅持面向直接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污染物防治、臭氧層保護、電磁輻射防護、危險廢物管控、噪聲防控等重點領域,創新科普方式方法、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推動形成人人參與、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在做好國內工作的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科技交流,為全球環境治理與保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生態環境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奮力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一項水質指紋溯源方法(征求意見稿)涉三維熒光光譜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范入河入海排污口水質指紋溯源技術,提升入河入海排污口溯源調查科學化水平,9月14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

    2023服貿會|企業紛紛展示新技術、新服務、新成果

    9月2日,召開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

    攜手廣州、中山,香港生產力局以科技引領企業升級轉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換屆暨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芳致賀信,向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

    這8家VOCs違法違規企業被查

    據公開獲悉,日前遼寧省沈陽市和江蘇省宿遷市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對應通報了八家涉氣企業違法違規典型案例,《通報》逐一分析了案情簡介、查處情況、案例啟示。01遼寧沈陽案例一:晟興(沈陽)包裝有限公司未按照規定......

    生態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能力建設采購項目,含質譜儀

    生態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能力建設(第三期)儀器設備購置項目項目所在采購意向: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2023年8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采購項目名稱:生態環境分析測試......

    江源科考探究長江源區生態環境之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20.shtm■新華社記者莽莽江源,奧秘無窮。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

    上海市科技創新券政策解讀

    ......

    6項生態環境監測新標準,重新規定色譜質譜檢測方法

    據公開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告2023年第8號,從2023年8月1日開始,《環境空氣65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HJ759-2023)等6項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開始實......

    科技含金量提升發展“含綠量”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