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孟加拉虎沖出水面搶食瞬間

      今年5月初,聯合國環境署提出報告:《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8年前定下的目標——“2010年大幅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沒有達成。被評估的5萬個物種中,如今三分之一以上面臨滅絕。

      如此背景下,5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科博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論壇上專家們再一次大聲疾呼。在中國,野生動物的絕種之快,尤其令人憂心。

      邁克·巴爾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虎保護項目領導人,在論壇上告訴聽眾:老虎如今的分布地,只有其原先棲息地7%的大小;10個亞種中已經滅絕了3個。在中國,已經長期觀察不到野生華南虎;東北虎只零星分布在跟俄羅斯接壤的烏蘇里地區。

      “每天世界上都有一只老虎被獵殺。”巴爾策說。在中國,東北虎也一直面臨偷獵者的威脅,為此當地居民不得不組建巡邏隊。然而,虎產品貿易不能遏制,威脅就不會結束。

      根據長期野外調查,東北虎的棲息地幾十年來變得越來越破碎,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加劇了這一趨勢。“虎是其所在的生態系統的‘頂冠物種’,它的滅絕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巴爾策說。

      棲息地的破碎化,對大熊貓也是一大威脅。北京大學教授呂植從1985年開始對大熊貓進行生態學研究。她向聽眾出示了一張1988年到2008年的熊貓分布圖——20年來,川西和秦嶺地區的基礎建設,如公路和新居民區持續擴展,把熊貓保護區分割開,使之更難繁衍。

      自然保護區界限的不明確,也使一些熊貓活動區域實際上不受保護。呂植認為,根本措施在于通過經濟手段,鼓勵當地居民保護熊貓棲息的環境,比如發展森林種植業,以及獲得各種森林補貼。但這些大多還只是設想。

      “大熊貓的保護還有種種困難。中國別的物種可想而知。”呂植說。

      來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蔣志剛,評估了近年來中國陸棲脊椎動物的瀕危狀況。他的結論是:在我們一直保護的野生種類中,有四種已經滅絕,32種功能性滅絕(比如華南虎),還有835種瀕危。只有681種暫時沒有危險。

      魚類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魚類生態學家威廉·泰勒指出:中國的魚類資源豐富,有440個特有品種,但如今97個都處在瀕危狀態。最大原因在于濫捕。“黃河中的魚由于捕撈,三分之一以上的種類已經滅絕。捕撈量也下降了40%。”泰勒說。

      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入海口。這里有128種魚,其中20多種有較高經濟價值。為了經濟利益,漁民不擇手段地濫捕,使九段沙的魚類受到了災難性影響。來自保護區管理署的孫瑛告訴聽眾:“從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前來的漁民很多。尤其是在捕鰻苗、蟹苗、刀魚季節,四面八方來的漁船不計其數。嚴重破壞了漁業資源。”灘涂魚類,以及青蟹、黃泥螺等底棲動物也被亂捕。

      “20年前,鰣魚和暗紋東方鱘還是長江口非常重要的漁業對象,”孫瑛說:“但近幾年已經難覓蹤跡。”

    相關文章

    利用“天時地利”最大化保護全球森林生物多樣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01.shtm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

    澳大利亞去年發現并命名139種新物種,最特別的是千足蟲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8月9日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公告稱,澳科學家去年發現并命名了139個新物種,包括117種昆蟲、4種海洋魚類、14種無脊椎動物、1種青蛙和3種植物。其中最為特別的是一只擁......

    海馬冷泉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與環境適應性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何毛賢團隊在海馬冷泉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及環境適應性方面取得進展,揭示了南海海馬冷泉典型底棲生物遺傳多樣性及海馬大偏頂蛤Gigantidashaimaensis與佩氏鰓磷蟲......

    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在昆明召開

    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組織召開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第三場)——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成果學術交流,相關部門、地方和科考隊代表出席會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

    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的生命故事

    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組織召開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第三場)——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成果學術交流,相關部門、地方和科考隊代表出席會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

    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學術交流會議召開

    2022年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組織召開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學術交流會議——生態安全屏障與生物多樣性科考成果學術交流,相關部門、地方和科考隊代表出席會議。鄧濤研究員圍繞“青藏高原是現代生物......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廣西發現魚類新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19.shtm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日,科研人員在廣西河池市鳳山縣采集到一個魚類新物種......

    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23日表示,近年來我國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多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顯著提高,全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均已納入生態保護......

    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會期會址調整

    生態環境部21日公布,為加快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綜合考慮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經中國政府、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加拿大政府協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

    有機氯污染修復與地質桿菌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獲進展

    氯代烷烴是一類人工合成、應用于各種工業和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有機氯化物的統稱。由于生產、使用、儲存或處置不當等原因,氯代烷烴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大氣、土壤、地下水體系中,成為環境中的常見污染物。有機鹵呼吸細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