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了一個仿生耳。這一研究的更重要意義在于,希望借此探索出電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結合的新方法。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滲透,在過去幾十年中,制造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如今,生物技術正引領新一輪的科技浪潮,其與制造技術的結合——生物制造,將帶來新的變革。
生物制造改變生活
事實上,在前述仿生耳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了生物制造方面的探索。比如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走紅的“鯊魚皮”游泳衣,就是生物技術和制造技術結合的典型案例。
按照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顏永年等人的定義,寬泛的生物制造包括仿生制造、生物質和生物體制造。可以說,涉及生物學和醫學的制造科學和技術均可視為生物制造。
那么,生物制造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哪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與微納生物制造技術研究中心的副教授陳華偉,在近日舉行的2013先進智能制造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介紹說,生物制造主要分四個領域,分別是生物加工成型、組織器官制造、機械仿生制造和生物機電系統制造。
而今,學術界和產業界在上述四個方向上均有所探索,并將對傳統制造業和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以生物加工成型為例。按照業界定義,生物加工成型指的是直接利用生物原型或生物材料制造出生物形體基產品,或是利用生物的加工特性,加工成型復雜零件。
與傳統的物理和化學加工成型相比,生物加工成型具有高效成型的優勢,可用于制造功能涂層材料、高效交通界面和微創機械界面。
目前,生物加工成型的價值已經開始顯現。如2008年中國民航消耗航空煤油1175萬噸、摩阻為40%,而采用生物加工成型的減阻表面可減少3%的油耗,相當于節省勝利油田單月原油產量。再比如,每年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仿生減阻內壁的人工血管則能確保順暢的血液循環,提高器官存活幾率,避免心肌梗塞。
此外,生物加工成型還具有資源循環的優勢。在實現可持續制造、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前自然界中有100多萬種微生物,30萬種植物,而在動物中,昆蟲就有100多萬種。在陳華偉看來,應該最大程度借鑒自然界中生物系統的原理,設計制造結構更合理、過程更綠色、性能更優異的材料、結構和系統。
2024年3月5日,廣州國際分析測試及實驗室設備展覽會暨技術研討會(CHINALAB2024)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隆重召開。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帶來精彩報道。CHINALAB2024展示產品涵蓋......
專家表示,生物制造、生命科學、低空經濟等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的行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
1月17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工作推進會日前在北京昌平未來科學城舉辦。會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中心和中關村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揭牌并啟動建設,旨在打造全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
近期舉辦的蒙牛集團2024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期間,以“營養健康融合,科學技術共創”為主題的蒙牛總裁戰略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研討會期間,蒙牛全球專家智庫正式成立,來自乳品加工、營養健康、生物技術、智能制......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重慶市科技局聯合印發《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加快集聚創新資源,開展高......
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精子和卵子在胚胎期的祖先細胞(progenitorcell),是遺傳物質代際傳遞的細胞載體。因此,PGC是開展基因編輯和轉基因等遺傳操作的......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組織申報2023~2024年度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重點專項項目的通知省直有關部門,各地級以上市科技局(委),各有關單位: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
11月17日,在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上,合成生物與綠色生物制造創新發展論壇暨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年會同期舉辦。該會議以“合成生物助推綠色生物制造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合成生物學與生物......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增5個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及其團隊,建立庫容百萬級以......
9月3日,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浙江省科技廳發布全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通知”。內容如下:各設區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深入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級科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