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高光俠研究組在《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題為Regulation of HIV-1 Gag-Pol expression by Shiftless, an inhibitor of 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鑒定到一個新的宿主抗病毒因子(命名為Shiftless,簡稱SFL),抑制蛋白質翻譯過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體移碼(Programmed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病毒感染可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作為最小的可復制的生物體,病毒又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生物學規律最初都是在病毒中發現的。由于體積的限制,病毒的基因組通常比較小,所攜帶的遺傳信息比較少。病毒在復制過程中,會利用一些特殊的機制擴展其所攜帶遺傳信息的利用率,其中一種常用的機制是稱為程序性移碼的蛋白質合成重編碼機制。病毒RNA上含有程序性移碼信號,核糖體翻譯蛋白過程中遇到此信號時會發生停頓,其中大部分核糖體以原來的讀碼框翻譯,但有一小部分核糖體在RNA上發生滑動,以新的讀碼框繼續翻譯。結果是病毒利用一條RNA為模板翻譯產生兩種蛋白,其N-端序列相同,但C-端序列不同。如果核糖體后退1個核苷酸,則稱為-1位程序性移碼。HIV病毒利用-1位程序性移碼翻譯結構蛋白Gag和包含復制酶的Gag-Pol蛋白,是病毒復制過程中必須的一個步驟。

     

    SFL抑制-1PRF機制模式圖

      在與病毒長期共存過程中,宿主進化產生了多種抗病毒機制。針對-1位程序性移碼這樣一個常被病毒利用的方式,人們很久之前就認為宿主應該存在相應的抗病毒機制,但相關研究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

      高光俠團隊長期研究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最近發現了能夠有效抑制-1位程序性移碼的宿主抗病毒因子Shiftless。該蛋白對來自多種病毒及宿主mRNA的-1位程序性移碼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進一步研究表明,Shiftless通過結合-1位移碼翻譯過程中的核糖體及mRNA干擾核糖體的移碼過程。

      程序性移碼機制最早在病毒中發現,但后來發現該機制在所有生物中均存在,而且除了用于翻譯重編碼,還可以調控mRNA的穩定性。在高等生物mRNA中,生物信息學預測,含程序性移碼信號的mRNA可能多達2000個,但目前為止經過驗證的只有極少數幾個。對程序性移碼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為抗病毒提供新的靶點,另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但是,目前人們對程序性移碼是如何調控的卻知之甚少。Shiftless的發現為進一步深入研究-1位程序性移碼的作用機理提供了有效工具,不僅在抗病毒研究領域,也在其它領域有重要的前景。

      高光俠為論文通訊作者,課題組副研王新路、助研宣依昉和博士生韓玉嶺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楊福全、研究員高璞、高級工程師丁翔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Stephen P. Goff參與了相關研究。該研究得到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衛健委和中科院等的基金支持。


    相關文章

    新一代“阿爾法折疊”登場,預測范圍從蛋白質擴展到其他生物分子

    英國“深度思維”(DeepMind)公司日前公布了新一代“阿爾法折疊”(AlphaFold-latest),不僅準確性顯著提高,預測范圍還從蛋白質擴展到其他生物分子,包括配體。該模型已可以預測蛋白質數......

    “即插即用”納米顆粒,靶向多種生物目標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一批蛋白質樣品隨神十七上天,將助力可降解仿生骨骼研制

    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剛剛干了一個通宵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倉......

    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空間蛋白質展開5項研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

    Nature: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揭開病毒對抗細菌CRISPR免疫系統的全新方式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Cell:我國科學家在幾種小型哺乳動物物種中發現病毒跨物種傳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復旦大學、龍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載體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和進化。他們報告了669種病毒......

    490萬采購質譜儀!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

    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詳細情況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復旦大學采購項目名稱:超高......

    布魯克和景杰生物:單細胞和空間蛋白質組技術推動精準醫療

    2023年9月24-27日,為促進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和學科發展,增進國際間合作交流,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在四川成都隆重召開。本......

    我國冷凍電鏡再發Nature三維結構解析免疫機制

    10月2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關于免疫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的重要成果。通過海量的實驗與計算,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解析與原核短Ago系統相關的高分辨......

    AI識別出290個新蛋白質家族

    據瑞士巴塞爾大學官網20日報道,該校和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SIB)的科學家借助機器學習技術,識別出了290個新的蛋白質家族和一個類似花朵形狀的新蛋白質折疊。相關論文發表于最近的《自然》雜志。在過去幾......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