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2-24 09:58 原文鏈接: 生物脫氮法

    生物脫氮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

    一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

    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還原轉化為氮氣。

    在此過程中,有機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為電子供體被氧化而提供能量。常見的生物脫氮流程可以分為3類,分別是多級污泥系統、單級污泥系統和生物膜系統。

    pH做為基本的污水指標,勢必成為供求的熱點,這對廣大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比如美國BroadleyJames來說是個重大利好。美國BroadleyJames做為老牌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制造商,必將為中國的環保事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我們美國BroadleyJames生產的E-1312 pH電極,S400-RT33 pH電極經久耐用,質量可靠,測試準確,廣泛應用于各級環保污水監測以及污水處理過程。

    多級污泥系統

    此流程可以得到相當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脫氮效果,其缺點是流程長、構筑物多、基建費用高、需要外加碳源、運行費用高、出水中殘留一定量甲醇等。

    單級污泥系統

    單級污泥系統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統、后置反硝化系統及交替工作系統。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脫氮流程,通常稱為A/O流程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流程相比,A/O工藝具有流程簡單、構筑物少、基建費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質高等優點。

    后置式反硝化系統,因為混合液缺乏有機物,一般還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脫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論上可接近100%的脫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脫氮流程主要由兩個串聯池子組成,通過改換進水和出水的方向,兩個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條件下運行。該系統本質上仍是A/O系統,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脫氮效果優于一般A/O流程。其缺點是運行管理費用較高,且一般必須配置計算機控制自動操作系統。

    生物膜系統

    將上述A/O系統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為固定生物膜反應器,即形成生物膜脫氮系統。此系統中應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應器中保存了適應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應的兩個污泥系統。

    物化除氮

    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學方法有折點氯化法、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吹脫法、液膜法、電滲析法和催化濕式氧化法等。

    折點氯化法

    不連續點氯化法是氧化法處理氨氮廢水的一種,利用在水中的氨與氯反應生成氮氣而將水中氨去除的化學處理法。該方法還可以起到殺菌作用,同時使一部分有機物無機化,但經氯化處理后的出水中留有余氯,還應進一步脫氯處理。

    在含有氨的水中投加次氯酸HClO,當pH值在中性附近時,隨次氯酸的投加,逐步進行下述主要反應:

    NH3+HClO→NH2Cl+H2O①

    NH2Cl+HClO→NHCl2+H2O②

    NH2Cl+NHCl2→N2+3H++3Cl-③

    投加氯量和氨氮之比(簡稱Cl/N)在5.07以下時,首先進行①式反應,生成一氯胺(NH2Cl),水中余氯濃度增大,其后,隨著次氯酸投加量的增加,一氯胺按②式進行反應,生成二氯胺(NHCl2),同時進行③式反應,水中的N呈N2被去除。

    其結果是,水中的余氯濃度隨Cl/N的增大而減小,當Cl/N比值達到某個數值以上時,因未反應而殘留的次氯酸(即游離余氯)增多,水中殘留余氯的濃度再次增大,這個最小值的點稱為不連續點(習慣稱為折點)。此時的Cl/N比按理論計算為7.6;廢水處理中因為氯與廢水中的有機物反應,C1/N比應比理論值7.6高些,通常為10。此外,當pH不在中性范圍時,酸性條件下多生成三氯胺,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硝酸,脫氮效率降低。

    在pH值為6~7、每mg氨氮氯投加量為10mg、接觸0.5~2.0h的情況下,氨氮的去除率為90%~100%。因此此法對低濃度氨氮廢水適用。

    處理時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于溫度、pH及氨氮濃度。氧化每mg氨氮有時需要9~10mg氯氣折點,氯化法處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用活性炭或SO2進行反氯化,以除去水中殘余的氯。

    雖然氯化法反應迅速,所需設備投資少,但液cl的安全使用和貯存要求高,且處理成本也較高。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發生裝置代替液cl,會更安全且運行費用可以降低,目前國內的氯發生裝置的產氯量太小,且價格昂貴。因此氯化法一般適用于給水的處理,不太適合處理大水量高濃度的氨氮廢水。




    相關文章

    柔軟彈性電極可用電信號模擬觸覺,有望用于虛擬現實等領域

    柔軟且可拉伸的電極通過電刺激在皮膚上重現振動或壓力等觸覺。圖片來源:雅各布工程學院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領導的小組開發出一款柔軟且有彈性的電子設備。當佩戴在皮膚上時,這款設備能模擬皮膚上感受到的......

    PANs最新研究:超快二維紅外光譜技術解析水與電壓調制腈基功能化電極間的氫鍵行為

    科學背景溶劑化結構及其相應的動力學對于大多數在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和電子轉移反應至關重要。溶劑重排會影響反應途徑的自由能格局,并決定產物的重組。溶劑重排的時間尺度決定了產物穩定的速度。幾十年來,液體和......

    3D打印無金屬柔性膠狀電極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一種不含金屬的、類似果凍的材料,它像生物組織一樣柔軟和堅韌,同時可像傳統金屬一樣導電。這種材......

    微創顱腦手術用可展開電極問世

    據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雜志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能插入人類頭骨的微創電極。這種新穎的電極可通過頭骨上的一個小孔,插入一個較大的皮質電極陣列,將其部署在頭骨和大腦表面之間約1毫......

    新成果推動離子熱電實用化進程

    離子熱電轉換是以離子為載流子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轉換的一種能量轉換形式,其具有毫伏級塞貝克系數、良好延展性和低成本等優勢。離子熱電的巨塞貝克效應為開發高性能熱電器件開辟了全新途徑,在星際探測、自發(供)......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超穩定可拉伸電極方面獲進展

    在智能可穿戴電子領域,穩定耐用的柔性可拉伸導體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人體表皮生理信號的收集過程中,穩定的可拉伸電極可以實現長時間精準的信號收集。目前無論是表面結構設計型、導電材料復合型還是本真......

    《水質pH值的測定電極法》已實施上海三信為您詳細解讀

    1986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時光荏苒,3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民生的蓬勃發展,這一規定在多年前,已經被相關部門認識到,無法匹配我國環境保護的需求。2017年,環境保護部......

    科學家通過大腦植入電極讓一名盲人成功識別形狀和文字

    根據西班牙《國家報》當地時間10月19日的報道,一項為盲人恢復部分視力的系統實驗近日在一名57歲的西班牙盲人婦女身上取得成效。借助這一系統,這名婦女能夠識別物體形狀和部分文字。這一系統由西班牙瓦倫西亞......

    北師大Nature子刊:協同作用助力超薄電極電生理監測

    表皮電生理信號,如肌電(EMG)、心電(EEG)、眼電(EOG)和腦電(EEG)等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生理指標。然而,運動狀態采集高信噪比的電生理信號仍是一大挑戰,是可穿戴電子器件用于醫療健康和人......

    大連化物所鈉離子電池超高面載量電極獲進展

    鈉離子電池具有原材料豐富、易得,成本低,安全性高等優點,在中低速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儲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由于鈉離子具有較大的相對原子質量及粒子半徑,鈉離子電池較鋰離子電池比能量和比功率偏......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