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溫度是古環境重建的重要參數。已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對高等動植物的多樣性具有顯著影響,但是,溫度變化對微生物有何影響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微生物分布廣、數量大、多樣性高,在全球元素循環和生態系統功能維持等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用微生物變化反映環境溫度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
趨磁細菌是一類能沿地磁場磁力線方向運動的微生物的總稱,它們在體內合成磁鐵礦 (Fe3O4) 或膠黃鐵礦 (Fe3S4) 磁小體,多呈鏈狀排列。這類細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廣泛、易于磁收集且多樣性適中,可以作為研究微生物響應氣候和環境變化的理想模式生物類群。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古地磁與年代學實驗室、中-法生物礦化與納米結構聯合實驗室林巍博士及其合作導師潘永信研究員等通過實驗室模擬研究,揭示了溫度變化對趨磁細菌數量和種群多樣性的影響。他們將相同來源的沉積物樣品在實驗室置于不同溫度下,保存約一個月后發現,9-26°C樣品中趨磁細菌的群落結構非常相似,而37°C下趨磁細菌的多樣性有明顯差異,樣品中趨磁細菌的數量也顯著降低,這表明溫度升高可以顯著影響趨磁細菌數量及其種群多樣性。
這項研究意義在于,可以利用沉積物中趨磁細菌古DNA信息反映其種群多樣性,作為古溫度估計的約束。有報道稱趨磁細菌合成磁小體磁鐵礦晶體的氧同位素比值也能反映細菌生長環境的溫度。因此,趨磁細菌及磁小體在古環境研究中具有潛力。
該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MicrobiologyOpen上 (Wei Lin, Yinzhao Wang and Yongxin Pan. Short-term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magnetotactic cocci. MicrobiologyOpen. 2012, 1(1): 53-63)。
本研究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說明:不同溫度下趨磁細菌群落的系統發育樹(A)和群落相似性的主坐標分析(B),a、b和c表示同一溫度下的三個平行樣品。從圖中可以看出,37°C下趨磁細菌的種群多樣性與其余溫度下的樣品明顯不同。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余研究團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RobertLandick團隊與浙江大學馮鈺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題為S......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余研究團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RobertLandick團隊與浙江大學馮鈺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題為S......
今起三天(1月10日至12日),我國中東部大部仍將處于明顯偏暖的天氣格局中,東北、江南不少地方最高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超10℃,體驗初春般的暖意。本周后半段,隨著強冷空氣登場,上述地區將上演冷暖大逆轉,......
意志力可能是把人從沙發上拽起來鍛煉的關鍵,細菌則可能為此“推了一把”。近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表明,腸道中的微生物可能是導致鍛煉欲望差異的關鍵。美國科研人員集中研究了特定的微生物分子,這些分子能刺......
合成生物學使細菌工程能夠安全地向腫瘤輸送有效載荷,從而進行抗癌治療。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臨床前評估流程,用于表征肺癌模型中的細菌療法。新研究將細菌療法與當前的肺癌靶向療法相結合,可提高治療效果,而不......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高貝樂團隊在細菌趨化系統與鞭毛的共進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Genetics)。大分子復合體的進化是一個基本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高貝樂團隊以具有足夠進化深度和生態多樣性的彎曲菌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六大信號轉導系統在該門不同分支的進化過程及復雜度構建的方式,解析了細菌的信號網絡從簡單演變為復雜......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高貝樂團隊研究揭示細菌趨化系統響應不同氧氣濃度的調控機制。他們在空腸彎曲菌中發現了一個新型趨化蛋白CheO,該蛋白在微氧環境下能調節鞭毛馬達的旋轉,對空腸彎曲菌在小......
炎癥性腸病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炎癥性腸病患者腸道中分離出新型細菌可誘發結直腸癌。相關成果在《Science》發表,論文的標題為:Commensalmicrobiotafro......
代謝組學分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在NatureMedicine在線發布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的較新研究,發現一系列豐度顯著異于正常體重人群的腸道共生菌,其中多形擬桿菌(BT菌)口服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