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
蛋白質通過氨基鍵氧的烷化固定到聚合物上。這個反應的烷化試劑必須由二乙醚中的表氯醇(1-氯-2,3-環氧丙烷)和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鹽合成,方程式如下:
合成過程中要嚴格避免水的痕跡,同時要考慮到試劑的毒性。
實驗材料 蛋白質溶液
試劑、試劑盒 二乙醚表氯醇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鹽二氯甲醇
儀器、耗材 滴液漏斗
實驗步驟
用一個滴液漏斗把 50 ml 溶有 10%(體積分數)表氯醇的二乙醚緩慢滴入 200 ml 的溶有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鹽的 5%(體積分數)的二乙醚溶液中流煮 1 h 之后,混合物在室溫條件下搖動 3 h。沉淀的三乙基氧四氟硼酸用干二乙醚沖洗 3 次,最終溶于二氯甲醇中濃度達到 100 g/L。在圖 1 中顯示了根據反應的程序發生的聚酰胺的烷化。通過在溶有 100 g/L 三乙基氧四氟硼酸的二氯甲醇中室溫孵化適當數量的入造聚酰胺的外套 15 min,含鹽的聚酰胺形成了。過量的烷化試劑分別用二氯甲醇和二氧雜環乙烷在吸濾器上沖洗兩次來去除。
這是一種相對辛苦的方法,這是由于需要嚴格的排除水而且物質有毒。有機溶劑可能也能溶解入工外套的組成成分,如修飾和黏合,從而影響其穩定性。另一方面,烷化條件能夠通過烷化試劑的反應時間和濃度的變化來調整。
聚酰胺的亞胺鹽很容易反應,必須立即試驗。可以采用不同的固定策略:
1. 通過與濃縮的酶溶液孵化來直接固定;
2. 為了引入一個間隔物,聚酰胺亞胺鹽在溶有 100 g/L 1,6-己二胺溶液的甲醇中室溫孵化 3 h。多余的試劑用甲醇多次沖洗除去。
3. 酰肼取代的聚酰胺通過在室溫孵化 3 h 獲得,孵化是在聚酰胺亞胺鹽和溶有 30 g/L 己二酸酰肼溶液的甲酰胺中進行的。多余的試劑用溶劑多次沖洗除去。
衍生物是無毒的,可在室溫儲存數月,并在任何時候都能恢復活力。
酰肼取代的聚酰胺活性能夠用溶有亞硝酸鈉的鹽酸來恢復,如圖 2 所示。疊氮化物的基團形成從而能結合蛋白質。或選擇,戊二醛能與氰乙酸的氨基酸末端基團形成希夫堿,蛋白質能夠與希夫堿的試劑的另一個乙醛基團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