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氣候變化,二氧化碳通常是焦點,但未來幾十年,削減甲烷排放可能對控制全球變暖產生更大的影響。
據《自然》報道,在一顆即將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射的衛星的幫助下,政府部門和企業終于有了一個工具,能幫助它們精確定位地球上的甲烷熱點并堵住泄漏。
這顆名為MethaneSAT的衛星耗資約8800萬美元,旨在為觀測全球油氣田、農業設施和垃圾填埋場排放的甲烷提供全新視角。衛星運營方將與美國谷歌公司合作,利用一個大氣模型處理來自衛星的數據。該模型可以追蹤空氣中的甲烷及其地面來源。谷歌還計劃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繪制全球油氣田基礎設施地圖,并確定污染來源。
美國環境保護基金會領導了MethaneSAT的開發。“這將是我們第一次獲得溫室氣體的此類信息。”該組織首席科學家Steven Hamburg表示,MethaneSAT將通過“徹底的透明度”實現政府和企業的問責制。
MethaneSAT起源于大約10年前幫助揭示美國油氣田污染程度的航空器運動。環境保護基金會隨后與學術界和工業界合作,進行一系列研究,記錄了美國各地的甲烷排放量,最終表明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甲烷排放量比官方估計高60%。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它們組織了一個團隊設計這顆衛星。
2018年,環境保護基金會及美國哈佛大學的主要科學合作伙伴通過“大膽計劃”獲得了啟動資金,用于開發甲烷衛星。MethaneSAT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高分辨率測量。如果成功,環境保護基金會將成為第一個開發出這種科學口徑衛星的環保組織。
“我們正在適應一個無人區。”哈佛大學大氣科學家、MethaneSAT技術團隊負責人Steve Wofsy說。
MethaneSAT每天從大約30塊面積為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向地球傳輸圖像。這足以完成其監測全球油氣田、農業設施的核心任務。對于運營方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衛星數據是否真的會推動相關部門采取行動,有所作為。
環境保護基金會大氣科學家Ilissa Ocko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消除甲烷排放,那么在未來幾十年里,基本上可以將全球變暖幅度減半。其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可以在幾乎沒有額外成本的情況下,減少大部分甲烷排放。”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東、副研究員黃傳德團隊,聯合西北大學教授朱燕燕、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蔣博等,在鈣鈦礦催化甲烷高效選擇性氧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金屬氧化物的晶......
近日,發射升空僅兩周的中法天文衛星傳來喜訊。經過在軌測試,衛星平臺工作正常,衛星與地面四十多個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實時連接,中法雙方四臺有效載荷均已完成開機測試。其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
速覽-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衛星解體系人為蓄意所致,初步分析認為“資源號-P1”解體源于一次“低強度爆炸”,該爆炸可能是由外部刺激引發或內部結構故障導致的推進系統失靈。-沒有證據顯示美國GPS衛星及星鏈......
近日,發射升空僅兩周的中法天文衛星傳來喜訊。經過在軌測試,衛星平臺工作正常,衛星與地面四十多個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實時連接,中法雙方四臺有效載荷均已完成開機測試。其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
甲烷作為一種具有快速升溫效應的溫室氣體,對其排放進行控制是低成本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控制甲烷排放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全球升溫速度,還會帶來減少對流層臭氧濃度、改善空氣質量、預防煤礦事故......
2017年11月15日凌晨,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附近的一個山溝溝里,有兩個身影在靜靜等待火箭發射。他們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究員顧明劍和鈕新華。深秋時節,室外溫度為零下1......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獲悉,我國自主研制的3套600瓦霍爾電推進系統先后在軌完成超過500小時的連續點火工作,于5月30日成功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軌道抬升任務。據悉,此次應用的......
“我們有不少新發現,其中一些引起了全球天文學家的高度關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國家天文臺青年科研人員孫惠還在分析著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源源不斷傳回的觀測數據。4月27日,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
據中國氣象局5月1日消息,風云三號G星正式投入業務運行。此前,風云三號G星通過了試運行工作驗收和運行方案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風云三號G星星地系統業務狀態滿足業務運行要求,并已具備正式業務運行的條件。風......
4月25日至27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新品種培育與現代牧場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牛羊營養代謝平衡與甲烷減排技術”項目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召開。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