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12 17:32 原文鏈接: 電催化固氮合成氨和尿素方面獲系列進展

      將氮氣和二氧化碳同時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尿素,起到人工固氮和固碳的作用,對碳中和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的工業合成氨和尿素過程存在高能耗問題,造成資源浪費。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發展出一系列半導體基電催化劑,實現了常溫常壓下合成氨和尿素,該發現對推動惰性氣體分子的高值化利用和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并為新能源及化肥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新模式。

      氮氣占空氣中所有成分的78%,但無法被動物和植物體直接吸收,利用氮氣人工合成氨則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外,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嚴重影響環境。研究表明,電催化法可成為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金鑰匙”,且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即可實現氨和尿素的電合成(N2+ CO2+ H++ 6e-→ CO(NH2)2+ H2O)。然而,電催化合成尿素的過程中,其活性和選擇性仍受限于:惰性的氮氣和二氧化碳分子在催化劑表面極弱的化學吸附;斷裂極其穩定的C=O雙鍵和N≡N三鍵需要較高的過電位;氮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行還原與尿素合成過程中的C-N偶聯反應形成競爭并導致復雜的產物分布。

      為此,中科院過程工程所研究員張光晉團隊采用配位自組裝-高溫煅燒策略,合成NiTe基納米電催化劑。研究表明,不同煅燒溫度實現了NiTe納米晶的表面原子結構調控,有助于實現催化劑活性位點的最大化暴露并提高催化劑的原子利用率,從而實現高效率的電催化合成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基于此,科研人員以納米釩酸鉍為研究對象,構筑金屬-半導體基Mott-Schottky異質結構的Bi-BiVO4復合物。復合物中金屬相的鉍與n型的釩酸鉍半導體相互作用誘導了自發電子轉移并形成獨特的空間電荷區域。綜合分析證明,復合物界面處構筑的獨特空間電荷區域有效加速了氮氣和二氧化碳在產生的局部親電和局部親核區域的特異性吸附和活化,并抑制了一氧化碳對活性位點的毒化以及吸熱的*NNH中間體的形成,確保了*N=N*中間體和產生的一氧化碳放熱耦合形成尿素前驅體*NCON*。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進一步研究發現,創建局部帶電區域可以實現惰性氣體分子的化學吸附和活化。因此,理論預測首先證明p-n異質結構的鐵酸鉍/釩酸鉍復合物中構建內建電場確保了從釩酸鉍到鐵酸鉍的電子轉移,有利于產生理想的親核和親電區域。作為概念驗證實驗,科研人員采用獨特的超聲水浴策略制備出大米狀的鐵酸鉍/釩酸鉍復合物。研究表明,內建電場的存在使異質結構界面處發生局域電荷重排;氮氣/二氧化碳分子通過靜電相互作用特異性吸附在產生的親電和親核區域;吸附的*N2促進二氧化碳還原為一氧化碳,產生的一氧化碳與*N2通過熱力學可行的C-N偶聯反應產生尿素前驅體*NCON*;隨后的質子化過程會以末端機理進行直至產生尿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

      上述系列研究提出了溫和條件下合成氨及尿素的全新工藝,并開發出一系列高性能電催化固氮催化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可為我國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科技支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的資助。過程工程所直博生原孟磊為上述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張光晉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圖1.(a)NiTe納米晶的合成示意圖;NiTe-700催化劑的SEM(b)及(c)HRTEM圖片;NiTe-800催化劑的SEM(d)及(e)HRTEM圖片;(f)NiTe-800在不同電位下的法拉第效率及氨產率;(g)NiTe-700及NiTe-800的性能對比圖。右側為本文被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選作的內封面圖。

    相關文章

    人造葉片+銅納米花能高效轉化二氧化碳

    據最新一期《自然·催化》雜志報道,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團隊將微小的銅納米花附著在人造葉片上,高效轉化二氧化碳,用以生產清潔能源和化學品,而這些可能正是現代能源和制造業的支柱產品。團......

    大連化物所“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組群)劉中民院士團隊,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23年我國二氧化碳增量略低于近10年增量平均值

    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指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

    我所實現低溫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合成了電子助劑Na和結構助劑Co共修飾的鐵基催化劑,并研究發現Na和Co的協同作用促......

    二氧化碳濃度提升促進小麥磷利用效率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新高

    在近日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迄今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召開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華北電力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

    王金南院士:北京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平穩期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王金南院士:北京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平穩期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大連化物所開發反應誘導的碳氧化鉬催化劑?實現二氧化碳高效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研究員孫劍和副研究員俞佳楓團隊,在碳化鉬催化CO2轉化利用方面取得進展。科研人員利用火焰噴射裂解法一步合成了亞穩態不飽和氧化鉬催化劑。該亞......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