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06 10:22 原文鏈接: 電擊致肩胛骨骨折病例報告

    電擊傷指因意外接觸電源或處在高壓電場作用下,電流通過人體,造成運動、心血管或中樞神經等系統損傷。電擊所致骨折較為少見,多由電流刺激肌肉持續強直性收縮并牽拉骨塊附著點造成。電擊傷后臨床醫生往往關注治療觸電常見的后遺癥,如創面灼傷、心律失常、肺炎、急性腎衰等,即使患者出現骨骼肌肉系統的疼痛,常被認為是軟組織或深部肌肉筋膜組織灼傷,忽略電擊傷可能合并骨與關節損傷,造成漏診或誤診。


    本文陳述了1例48歲男性患者因牽拉電線遭電擊后左肩胛骨骨折的病例,并行相關文獻復習,分析電擊致骨折的早期診斷及處理措施,為臨床醫生處理該情況提供參考。


    病例報告


    患者男,48歲,于2015年07月29日,因“電擊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動受限2d”入本院。兩天前患者左手牽拉機床電線時不慎被電擊,持續約2s,當即感左肩疼痛,遂用右手推機床防護板離開電線。傷后左肩局部稍腫脹伴活動受限,無胸痛心悸,無昏迷跌倒,因自覺癥狀不重未就診。2d后左肩疼痛逐漸加重,遂至本院門診,攝X線片示左肩胛骨骨折(圖1a、b),收住本科,查體: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楚,左手食指指尖見直徑約0.5cm灰黃色灼傷焦皮,食指感覺及運動正常;左肩局部腫脹,明顯壓痛,左前臂上舉、外展受限。



    入院后為評估骨折程度及關節內受累情況,進一步行肩關節CT+三維重建示左肩胛骨體部多發骨折,斷端移位,Miller分型為IV型(圖1c),予吸氧、心電監護和鎮痛等對癥處理,并行肩關節吊帶制動,48h后出院。3周后復查X線片示左肩胛骨骨折線模糊(圖1d),指導患者行肩關節功能鍛煉。3個月后復查,左肩部無壓痛,肩關節活動功能較前明顯改善,活動范圍為前屈上舉143°、外展上舉161°、外旋43°,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評估功能預后為84分,X線片示左肩胛骨骨折已愈合(圖1e)。出院后1年電話隨訪,患者左肩關節活動功能正常,無后遺癥。


    文獻復習及討論


    電流損害人體的機制主要包括:①電穿孔作用破壞細胞內離子及蛋白質平衡,誘導細胞凋亡;②熱損傷作用致皮膚燒傷、壞死、穿孔;③干擾生理傳導系統,誘發心律失常或呼吸暫停等;④跌倒或強直性肌肉收縮引起運動系統損傷;⑤沖擊波效應直接引發機械損傷。電損傷程度與電流、電壓、組織電阻、電流通過機體途徑及接觸時間等均相關。人體接觸電流時,16~20mA即可使肌細胞膜去極化,肌肉發生強直性收縮;20~50mA可致呼吸肌麻痹,呼吸驟停;>50mA則會引起心室纖顫,甚至心臟停搏等。與周圍組織相比,骨電阻相對較高,不是電流的常行路徑。電擊后骨折通常是由于觸電后跌倒或墜落造成,有文獻指出精神病患者在行電休克(ECT)治療過程中亦會發生骨折,其多為合并骨質疏松癥基礎上肌肉受電流刺激牽拉造成,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椎骨,其次是股骨頸,二者分別占ECT骨折的40%和28%,而單純因意外電流刺激骨骼肌收縮引發的骨折相當罕見。


    使用PubMed、SpringerLink、Medline、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作者檢索了2016年6月以前電擊后骨折的國內外文獻,并排除摔傷致骨折案例,共英文19篇,中文8篇,對此類損傷的機制、誤診情況、治療方案及預后等作系統回顧,以強調此種罕見的傷害,并提出治療參考(表1)。成人骨折部位多位于四肢近端靠關節處,其中最常見的是肱骨近端,并常合并肩關節后脫位。作者推測其機制可能是:肩關節附近的肌群,如岡下肌、小圓肌、三角肌、背闊肌和大圓肌等遭受電擊時發生痙攣收縮,使肱骨頭向后上撞擊肩峰,向內撞擊肩胛骨關節盂后緣,致使肱骨近端發生骨折缺損。對于移位、不穩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術治療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復。文獻報道12例粉碎性骨折或誤診所致的畸形愈合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均取得良好療效。兒童(6~14歲)最常見為橈骨遠端骨折,其可能因兒童生長板附近骨強度低,橈側和尺側腕屈肌經電流刺激收縮,橈骨遠端產生瞬時剪切力造成骨折。兒童尺橈骨遠端骨骺未閉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極易損傷,建議予石膏或夾板固定等保守治療。



    肩胛骨骨折多繼發于高能量損傷,僅占全身骨折1%左右,本身較為少見,而單純因電擊致肩胛骨骨折更罕見。60年來僅有數篇文獻報道,其中單側6例,雙側2例。本例肩胛骨因電流刺激岡下肌、菱形肌、肩胛下肌等肌肉持續收縮,牽拉肩胛骨體造成骨折。Rana等指出交流電雖可導致昏迷、心臟驟停等,但在低頻時往往只引發持續性肌肉收縮及心律不齊。


    作者通過文獻回顧的8例肩胛骨骨折均由低頻(≤60Hz)交流電引起,這也解釋了為何無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或其他內臟器官損傷。肩胛骨周圍有緊密的軟組織包裹,骨折后多采取懸吊固定、牽引等保守治療,常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①肩胛頸骨折在橫斷面或冠狀面成角>40o,骨折移位≥10mm,伴有浮肩損傷;②體部骨折并累及盂肱關節;③肩蜂骨折,肩胛岡骨折移位>5mm;④喙突骨折并肩鎖關節分離或神經血管損傷;⑤肩胛盂骨折并肩關節脫位。本例患者肩關節CT提示肩胛骨體中下部骨折,未累及關節,故予吊帶固定治療,1年后隨訪療效滿意。


    多篇文獻報道了電擊傷后骨折誤診或漏診,時間從數日到數周不等,其中患者就診滯后、昏迷等致病情資料采集困難和并發癥干擾等是常見原因。此外因無明確外傷史,即使患者主訴肢體或關節等運動系統疼痛,也易被臨床醫生常規考慮為深部肌肉損傷或橫紋肌溶解等。在幾種電擊所致骨折中,股骨頸骨折的誤診率最高(誤診率=誤診骨折數/總骨折數×100%)。股骨頸骨折的漏診或誤診后期會引發髖部疼痛、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甚至誘發退行性骨關節病、股骨頭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癥。因此對于電擊傷后髖部疼痛患者,尤其是年輕人,早期診斷尤為重要。


    本案例中,患者亦延遲至傷后兩天因加重的肩部疼痛就診,體格檢查無明顯畸形,但左肩部有明顯壓痛伴活動受限,故門診醫生對其行X線片檢查方確診為左肩胛骨骨折。由此可見,面對電擊傷患者,即使無直接暴力損傷史,也應對其行詳細專科檢查,以避免骨折漏診或誤診。建議以下患者在體格檢查基礎上再攝X線片:(1)有任何肢體疼痛或關節功能欠佳者;(2)肩部、腕部或骨盆等部位在電流出口和入口之間;(3)意識不清、查體不配合患者,重點對上述部位篩查;(4)有摔傷、墜落史。而對于意識清楚、無壓痛等不適癥狀、所有關節功能均正常者可暫不予攝X線片。


    總之,電擊致骨折比較罕見,其漏診、誤診率高,平均誤診時間較長,骨折機制可能與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牽拉骨塊有關;成人最常涉及肱骨近端,兒童則為橈骨遠端。臨床醫生接診電擊傷患者時,除注意觀察心律失常、腎衰等常見并發癥外,還應注意潛在骨折可能,對于肢體畸形、疼痛患者,當早期輔以X線片等影像學檢查以排除骨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