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半導體器件篩選方案設計
半導體器件可以劃分為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兩大類。分立器件包括各種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管、可控硅、光電器件及特種器件; 集成電路包括雙極型電路、 MOS電路、厚膜電路、薄膜電路等器件。各種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機理都有差異。不同的失效機理應采用不同的篩選項目,如查找焊接不良,安裝不牢等缺陷,可采用振動加速度; 查找元器件鍵合不牢,裝片不良,內引線配置不合適等缺陷,采用離心加速度; 查找間歇短路、間歇開路等缺陷,采用機械沖擊等。因此,不同器件的篩選程序不一定相同。如晶體管的主要失效模式有短路、開路、間歇工作、參數退化和機械缺陷等五種,每種失效模式又涉及到多種失效機理,這些都是制定合理的篩選程序的重要依據。
a)外觀檢查:用10倍放大鏡檢查外形、引線及材料有無缺陷。
b)溫度循環:使元器件交替暴露在規定的極限高溫和極限低溫下,連續承受規定條件和規定次數的循環,由冷到熱或由熱到冷的總轉移時問不超過1min,保持時間不小于10min。
c)高溫壽命(非工作: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壽命試驗要求,使元器件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通常是最高溫度)存儲規定的時間。
d)電功率老煉:按降額條件達到最高結溫下的老煉目的,老煉功率按元器件各自規定的條件選取。
e)密封性試驗:有空腔的元器件,先細檢漏,后粗檢漏。
f)電參數測試(包括耐壓或漏電流等測試):按產品技術規范合同規定進行。
g)功能測試:按產品技術規范合同規定進行。
基于以上原理,優化了元器件測試篩選先后次序,按照失效模式的分類,對檢測篩選手段依據元器件測試篩選先后次序的原則進行排序
4 。 1 二極管典型篩選程序
常用的半導體二極管有整流、開關、穩壓、檢波和雙基極等類型,典型的篩選程序如下:
( 1 ) 高溫儲存: 鍺管100℃、硅管150℃, 96h。
( 2 ) 溫度循環: 鍺管-55℃-+85℃,5次; 硅管-55℃~+125℃,5次。
( 3 ) 敲變: 用硬橡膠錘敲3 ~ 5次,同時用圖示儀監視正向特性曲線。
( 4 ) 跌落: 在8 0 c m高度,按自由落體到玻璃板上5 ~ 1 5次。
( 5 ) 功率老煉: ①開關管: 1 。 5 倍額定正向電流, 1 2 小時; ②穩壓管: 1~1 。 5 倍額定功率,1 2 小時 ; ③檢波整流管: 1~1 。 5 倍額定電流, 1 2 小時; ④雙基極二極管: 額定功率老煉1 2小時。
( 6 ) 高溫反偏: 鍺管7 0 0 C,硅管1 2 5 0 C , 額定反向電壓2 小時,漏電流不超過規范值。
( 7 ) 高溫測試: 鍺管7 0℃,硅管1 2 5℃。
( 8 ) 低溫測試: -5 5℃。
( 9 ) 外觀檢查: 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檢查外觀質量,剔除玻璃碎裂等有缺陷的管子。
4 。 2 三極管典型篩選程序
高溫儲存— 溫度循環— 跌落( 大功率管不做) — 功率老煉— 高低溫測試( 有要求時做) — 常溫測試— 粗細檢漏— 外觀檢查。
( 1 ) 高溫儲存: 鍺管1 0 0℃、硅管1 7 5 ℃, 9 6 小時。
( 2 ) 功率老化: 小功率管加功率至結溫Tjm,老煉2 4 小時,高頻管要注意消除有害的高頻振蕩,以免管子hFE退化。
4 。 3 半導體集成電路典型篩選程序
高溫儲存— 溫度循環— ( 跌落) — 離心— 高溫功率老煉— 高溫測試— 低溫測試— 檢漏— 外觀檢查— 常溫測試。
( 1 ) 高溫儲存: 8 5 ~1 7 5 ℃, 9 6小時。
( 2 ) 離心:20000 g , 1 分鐘
( 3 ) 高溫功率老煉: 8 5℃, 9 6 小時,在額定電壓、額定負載下動態老煉。
電子元器件的篩選重點應放在可靠性篩選上,具體的篩選程序可根據元器件的結構特點、失效模式及使用要求靈活制訂。
篩選和質量控制是高可靠元器件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優質產品,通過篩選可使整批產品達到其固有的高可靠性。對于劣質產品,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就不可能篩選出高可靠產品。因此,在篩選前有必要對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水平進行抽樣試驗評價,通過試驗和失效分析有助于制訂合理的篩選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