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提示湖北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診斷不再依賴核酸檢測結果。
日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教授在朋友圈發布“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首選診斷方法”言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這是根據醫學科學和臨床經驗所得。”張笑春5日對此公開說明,“病毒核酸檢測是最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無創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檢測結果‘CT陽性、核酸陰性’的結果,可能影響臨床排查。目前核酸檢測特異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陰性。”
她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不久,檢測和診療還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加上核酸試劑盒研發時間較短,現有采樣人員緊缺,檢測時間相對較長等因素,短期內對大量密切接觸、家庭留觀及高度疑似患者檢測排查存在一定困難。
“CT檢查方便、快捷、直觀,在基層醫院易于普及。雖然CT只是輔助診斷手段,但在防控形勢嚴峻的今天,武漢等地區的防控必須采取‘不放過一個’的非常規手段,減少交叉感染。”張笑春說。
張笑春提醒,CT陽性和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也要被納入隔離治療,非常時期“寧錯勿漏”,即使是其他病原體肺炎,也會因為及時治療而受益。這樣才能盡快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使盡可能多的人不被感染,感染的無癥狀患者能及時被發現和及早治療。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徐海波教授表示,CT既是專業手段,也是循證工具;既是診斷者,也是評價者。CT作為快速診斷有特有優勢。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CT篩選或將成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首選方法。
伴隨病毒變異不斷涌現,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其中,新冠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為主要的變異毒株在全球范圍造成廣泛的感染,因此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的高度關注。這些先后出現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宣布,自2023年8月30日起,來華人員無需進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從今年1月8日起大范圍開放邊境,不再對入境人員采取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
感染SARS-CoV-2冠狀病毒但從未出現癥狀的人---所謂的超級躲避者(superdodger)---可能有遺傳王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超級躲避......
細胞自主免疫(Cell-autonomousimmunity)是單個細胞內部發生的固有免疫反應,以限制入侵細胞內的病原體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的復制與傳播。在人體中,高度特化的免疫系統與免疫細胞是機......
國家衛健委等4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為89元。2022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為84元。國......
“在利用人類細胞資源合成病毒蛋白方面,新冠病毒沒有朝著效率最高、機制最優的方向演化,而是呈現‘去優化’的演化趨勢。”6月25日,北京大學教授陸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這一結論來自其與中國醫學科......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陸劍教授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錢朝暉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在AdvancedScienc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Optimizationanddeop......
距離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三個多月后的今天,口罩還必須要戴嗎?疫苗還得接著打嗎?這是很多人都在關心關注的問題。4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應對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種工作方案》,4月12日,......
近日,大連化物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質譜與快速檢測研究中心(102組)李海洋研究員團隊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冷松教授團隊合作,基于我所自主研發的高分辨離子遷移譜技術,發展了一種面向床旁診斷的呼出氣氨......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學》上刊發論文稱,他們在人體肺部發現了一種蛋白LRRC15,這種新受體可以與新冠病毒結合而阻斷其感染,并在人體內形成天然的保護屏障。這一發現為科學家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