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復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復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要不要留學的兩難選擇
2019年本科畢業的李方巖(化名),為了申請美國高校,畢業后并未選擇就業,而是繼續為留學做準備。“到美國留學是我上大二時做好的決定,本來計劃2019年冬季遞出申請,但當時的英文成績、學術準備等都不夠,就打算2020年春季再遞交申請,雖然一些知名大學的申請截止時間較早,但我選定的幾所大學申請截止時間相對較晚,還能趕得上。”讓李方巖沒想到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赴美國留學、入境都不容易,“那時,我猶豫了,也有些茫然,就擱置了申請計劃。”
就在李方巖決定再次啟動申請計劃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我和父母就留學產生了嚴重分歧,尤其是母親,她建議我放棄留學,在國內工作或報考研究生。”父母的擔心,李方巖可以理解,但讓他放棄留學,他又覺得會后悔。“出國留學對我來說,是心中的一個夢想,不僅僅是想在專業學習上有所提升,也希望能感受異國文化,開闊自己的視野。”李方巖說。
和父母反復溝通后,李方巖獲得了家人支持。11月中旬,他開始準備留學材料。“我選了10多所大學,還是希望能出國讀書。”李方巖說。
和李方巖一樣,雖然內心有過動搖,但仍堅定選擇留學之路的中國學子不少。根據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發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顯示,中國僅有4%的受訪者表示將取消留學計劃,48%希望推遲留學。
教育水平仍是重要考量因素
根據新東方前途出國今年發布的《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對擬留學的中國學子來說,留學目的國的教育水平仍然是意向留學人群選擇留學目的國的主要因素。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未來就業受認可程度也成為了該人群在選擇留學國家時的重點考察因素之一。
相關專家表示,即使今年的申請季形勢復雜,但上述因素仍是中國學子選擇留學目的國的重要因素。“健康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但選擇留學國家肯定要先考慮教育水平。”李方巖說,“所以我還是堅持申請之前規劃好的美國高校。”
吳娜正在為申請留學英國忙得焦頭爛額,其實,她的申請準備從今年5月便開始了。“那時為考雅思四處找考位,也咨詢過留學中介英國的留學申請情況,綜合評估,覺得今年的留學申請競爭還是很激烈。”吳娜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申請留學英國,看重的正是英國的教育水平。
相關留學專家建議,考慮到疫情、國際環境等各種因素,建議學子在選擇留學目的國時做好備選計劃,以應對留學的不確定性。
理性選擇留學目的院校
疫情之下,有中國學子分析認為,留學申請競爭會降低。對此,相關留學專家強調,還是要理性看待。首先,大多數高校并不會因為疫情等因素降低錄取標準,因此學子不要把留學目標院校定得過高,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專業興趣等選擇合適的院校。其次,從雅思、托福等考位的緊張程度可看出,留學競爭仍然激烈。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是留學本質的體現——開闊視野、跨文化交流等這些留學價值,并未因疫情等因素讓準備出國留學的學子放棄留學。
吳娜對此表示贊同,她的留學目標學校是中等偏上。“我的學術水平比較符合這些學校的錄取標準,最重要的是,我喜歡讀的專業在這些學校中排名比較靠前。但我確實也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大膽地申請了劍橋大學,只是想碰碰運氣,申請的重點還是放在之前選擇好的院校上。”吳娜說。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復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復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復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復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復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復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復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復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人員新近發現,去年12月一些美國人獻血樣本中已有新冠病毒抗體存在,這意味著那時候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出現,早于美國官方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的時間。這項11月30日發......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SARS-CoV-2冠狀病毒的表面布滿了刺突蛋白(S蛋白)。這種病毒需要這些蛋白才能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蛋白:ACE2受體。在這種結合成為可能之前,S蛋白的一部分必須被宿主細胞的蛋白酶切割。在一項新的研......
傳統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統計資料為防控措施的指標。然而這些指標無法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特別是電廠、工業、農業、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門,且統計資料存在諸多誤差。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4日18時08分(北京時間25日1時08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63730例,達到58900547例;死亡病例增加7712例,達到1393305例。......
11月2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2例,福建1例,廣東1例,陜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