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在陜西省咸陽市農業科學院的油菜育種試驗地里,一些油菜品種在盛花期,部分品種進入結莢期。開花結莢期是油菜產量形成的關鍵生育期,天氣條件對油菜產量形成有重要的影響,陜西省咸陽市農業科學院油菜研究中心的常建軍在觀察、記錄 “秦優10號” 品種的形狀特征與表現。
5月10日,《“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公布,將推動生物農業產業發展作為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內容,明確要提高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質量。生物育種成為了生物農業的首要發展方向,其中,......
生長期僅200天左右、畝產油菜籽達130公斤、與水稻形成無縫銜接……這就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才來到中國的甘藍型油菜。經過60余年的持續改良,它適應了中國五湖四海的氣候環境,不僅掌握了“半冬性”的新技能......
日前,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穗粒類收獲機械團隊研發的油菜毯狀苗聯合移栽技術在江蘇實施轉化,創制的2ZGK-6型聯合移栽機已實現批量生產。在前期移栽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該團隊攻克了稻茬田黏重土壤......
“十三五”以來,在農作物及畜禽育種攻關計劃持續支持下,四川省在油菜領域的科技攻關進展良好,成績喜人。新品種選育成果豐碩。育成“川油81”等在高產、優質、多抗、宜機械化各方面性能優良的新品種37個,解決......
日前,油料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學和抗性改良團隊鑒定了一個新的異源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orf346,并解析了該基因調控花粉敗育分子機制,對闡明十字花科細胞質雄性不育分子機理和促進油菜野芥不育系統的育種應用具......
細胞質雄性不育(CMS)是植物無法產生功能性可育花粉的一種重要的母系遺傳性狀,是作物雜種優勢利用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研究花藥發育和細胞質—細胞核相互作用的系統。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有的由自然突變產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學和抗性改良團隊聯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方法。該方法打破了基因編輯技術對遺傳轉化的依賴,直接通過授粉的方式對油菜和甘藍的基因進行基......
5月2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學和抗性改良團隊,聯合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相關團隊,建立了一種應用于油菜和甘藍的新型基因編輯方法。該方法打破了油菜和甘藍的基因編輯技術對遺傳轉化的依......
5月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山地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觀摩培訓會在婺源召開,全國油菜產業領域相關領導專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3.shtm長江兩岸,時下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整片整片金黃色的油菜花耀眼奪目、沁人心脾。3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