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可能為麻疹病毒提供了成功繁殖的溫床。圖片來源:Iain Masterton / Alamy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強,易在人口密集且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暴發流行,自相關疫苗誕生后發病率才顯著下降。
據《新科學家》報道,事實上,麻疹病毒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從牛傳給人類的。而當時恰逢人類大規模城市出現,這似乎與此前的一種研究觀點相符,即只有在足夠大的城市發展起來后,麻疹才可能成為人類疾病。
“雖然這不算證據,但它與大城市可能為麻疹的出現提供了機會是一致的。”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Sébastien Calvignac-Spencer說。
麻疹病毒由引起牛瘟的病毒進化而來。牛瘟是一種過去在牛身上十分常見的疾病,它在20世紀曾導致非洲饑荒,直到2011年該病才被疫苗根除。
過去幾乎所有兒童都感染過麻疹,直到開始接種疫苗情勢才得到控制。但它在發展中國家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一些西方國家也因對相關疫苗的質疑而暴發了疫情。
如今人類已知麻疹病毒是由牛瘟病毒進化而來,因為它們在基因上非常相似,但尚不清楚它是什么時候實現如此“飛躍”的。此前研究估計約公元900年時病毒從牛身上“跳”到了人身上來,但這一結論是基于對如今的麻疹病毒分析得出的。
Calvignac-Spencer的研究小組在柏林一個博物館里發現了保存完好、來自1912年死于麻疹的人肺標本。研究人員將其與其他50個病毒的基因組進行比較,繪制了一個病毒家族樹。進行比較的50個基因組要么來自最近的麻疹病例、牛瘟,要么來自感染綿羊和山羊的相關病毒。研究小組在《科學》上發表相關結果,最終將牛瘟病毒轉化為麻疹病毒的節點定在了公元前500年。
研究分析并不能明確病毒的轉變是在世界何地發生。但時發生轉變的時間大致與中國、印度、北非和歐洲幾十萬人口的大城市的出現相吻合。
通過觀察島嶼人類社區內麻疹的傳播情況,可以明確在人口不足50萬的地方,麻疹無法長期存活。因為它會導致患過病的人對其終身免疫,所以一旦社區內的每個人都患過麻疹,就沒有更多的宿主讓麻疹存活、傳播。只有在更大的社區,才會有足夠多的新宿主,那些易受感染的新生兒使病毒得以生存。微生物從一個宿主物種轉移到另一個宿主物種是病毒大流行的常見原因,就像冠狀病毒一樣。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脅——包括細菌。被稱為噬菌體的掠食性病毒是它們最可怕的敵人之一,它們滲透到細胞中進行復制并接管。細菌已經進化出了一系列對抗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們是如何首先發現入侵者......
近期,兒童支原體肺炎廣受關注。患兒什么時候具有傳染性?是否需要輸液、“洗肺”?擔心醫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藥?記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來之際,采訪了相關醫學專家。“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在開始發燒前有幾天......
假病毒類似于冒名頂替者:雖然它們是無害的,但它們的設計方式使人很難將它們與危險的同類區分開來。這使它們成為病毒研究的寶貴工具。它們可用于精確分析危險病毒變體的感染途徑。到目前為止,該研究領域的一個主要......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復旦大學、龍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載體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和進化。他們報告了669種病毒......
10月2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關于免疫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的重要成果。通過海量的實驗與計算,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解析與原核短Ago系統相關的高分辨......
蝙蝠、嚙齒動物和鼩鼱是人類傳染病最重要的動物來源。然而,病毒在它們之間的進化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2023年9月20日,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Hosttraitsshape......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RNA和蛋白只是在細胞過程中發生短暫的相互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細菌病毒---也稱為噬菌體---在發育周期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鄧增欽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拓撲異構酶的結構解析和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yo-EMstructuresofAfricanswinefever......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科學家17日報告稱,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將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從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去除。這項臨床前研究是推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