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7-20 20:03 原文鏈接: 病理名詞解釋大全(九)

    161.類白血病反應(leukemoid reaction):通常是由于嚴重感染、某些惡性腫瘤、藥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應等刺激造血組織而產生的異常反應,表現為周圍血中白細胞顯著增多(可達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細胞出現。
    162. 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malignant histiocytosis):也稱惡性組織細胞病,是一種組織學上類似組織細胞及其前體細胞的進行性、系統性、腫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疾病,以系統性、不對稱性、和不同步性的方式侵犯淋巴結、脾、肝、肺和皮膚等器官。
    163. Langerhans細胞:Langerhans細胞中等大小,直徑15~24um,核稍圓或不規則,有凹陷、折疊、扭曲或分葉,核仁小,單個,核膜薄,染色質細致,胞漿較豐富,邊界較清楚,淡嗜酸性,在電鏡下可見特征性的細胞器稱為Birbeck顆粒(這是一種呈桿狀的管狀結構,中央有一縱行條紋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條紋,形似一條小拉鏈,有時一端有泡狀膨大似網球拍狀)
    164. Heymann腎炎:用近曲小管刷狀緣成分免疫大鼠,使之產生抗刷狀緣抗體,并引起腎炎,其病變與人膜性腎小球腎炎相似,因刷狀緣與足突膜具有共同抗原性,抗體在GBM外側足突膜處與抗原結合,并激活補體,形成典型的上皮下沉積物,電鏡檢查顯示上皮細胞與基底膜間的電子致密物沉積,免疫熒光檢查顯示不連續的顆粒狀熒光。
    165. 大紅腎: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炎肉眼觀見雙側腎臟輕到中度腫大,包膜緊張,表面充血,稱為大紅腎。有的病例腎臟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小出血點,又稱蚤咬腎。
    166. 肺出血腎炎綜合征(Goodpasture’s sysdrome):Ⅰ型RPGN為抗腎上球基底膜疾病,在GBM內出現IgG和C3的線狀沉積,部分患者的抗GBM抗體與肺泡基底膜發生交叉反應,臨床反復出現咯血,并有腎功能改變,此類病例稱為肺出血腎炎綜合征。
    167. 新月體:新月體主要由增生的壁層上皮細胞和滲出的單核細胞構成,還可有嗜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層呈新月狀可環狀分布。
    168. 大白腎:膜性腎小球腎炎肉眼觀雙腎腫大,色蒼白,故稱大白腎。病變特點是上皮下出現免疫復合物。免疫熒光檢查顯示典型的顆粒狀熒光,表明有IgG和C3的沉積,光鏡下早期改變不明顯,之后出現GBM彌漫性增厚,電鏡下顯示上皮細胞腫脹,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量電子致密沉積物,沉積物之間基底膜物質形成釘狀突起,銀染色顯示釘突與基底膜垂直相連,形如梳齒。
    169. 嫌色細胞癌:約占腎細胞癌的5%,細胞具有明顯的胞膜,胞質淡嗜堿染,核周常有空暈,細胞呈實性片狀排列,血管周圍常有大細胞包繞。
    170. 納博特囊腫(Nabothian cyst):有時子宮粘膜的腺腔被粘液或化生的鱗狀上皮堵塞,使粘液潴留,腺體擴大成囊狀,形成子宮頸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
    171.真性糜爛:慢性子宮頸炎有時子宮陰道部的鱗狀上皮因炎癥或損傷而壞死、脫落,形成表淺的缺損,稱真性糜爛。
    172.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將子宮頸上皮非典型拉生至原位癌這一系列癌前病變的連續過程稱為子宮頸上皮內瘤變。
    173. 微灶浸潤型鱗狀細胞癌:少數腫瘤細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潤到基底膜下方的間質內,浸潤的深度不超過基底膜下5mm,沒有血管浸潤也無淋巴結轉移。
    174.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宮肌壁內出現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在異位的腺體周圍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纖維,多發生在育齡婦女,主要臨床表現為子宮增大、痛經及月經過多。
    175.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巧克力囊腫):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可發生周期性變化,隨月經反復出血,在局部形成所謂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176.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也稱水泡狀胎塊,主要臨床表現為閉經及陰道流血或陰道排出水泡狀物,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有三個特點:①滋養層細胞包括合體滋養層及細胞滋養層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②絨毛間質水腫,致絨毛擴大;③絨毛間質一般無血管,或有少數列功能的毛細血管,見不到紅細胞。
    177.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滋養層細胞腫瘤,簡稱絨癌。其特點是滋養層細胞不形成絨亂或水泡狀結構,而成片高度增生,并廣泛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至其他臟器及組織。
    178.Call-Exner小體:卵巢顆粒細胞瘤在團索排列的腫瘤細胞中有腺樣或花環樣腔隙,其中有粉染蛋白樣物質及1~2個固縮核,相似于正常濾泡分化,這種特殊的結構和為Call-Exner小體。
    17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PSA):是正常前列腺或前列腺癌上皮分泌的糖蛋白,此抗原具有器官特異性,對判斷抗原產生部位特異性很強。
    180. 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在乳腺增生性病變中有時間質纖維增生顯著同時有小葉內管泡數目增多,沒有囊腫結構,稱硬化性腺病。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