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開放性愈合:肺結核體積較大的空洞,內壁壞死脫落,肉芽組織逐漸變成纖維瘢痕組織,由支氣管上皮覆蓋,此時,空洞雖仍然存在,但已無菌,實已愈合,故稱開放性愈合。
202.結核瘤(tuberculoma):又稱結核球,是直徑2~5cm,有纖維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樣壞死灶。結核球可來自:①浸潤型肺結核的干酪樣壞死灶纖維包裹;②結核空洞引流支氣管阻塞,空洞由于干酪樣壞死物填充;③多人干酪樣壞死病灶融合并纖維包裹。
203. 干性結核性胸膜炎:又稱增生性結核性胸膜炎,很少有胸腔積液,是由肺膜下結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常發生于肺尖,病變多為局限性,以增生改變為主,一般通過纖維化而愈合。
204. 傷寒細胞:傷寒桿菌引起的炎癥是以巨噬細胞增生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躍時巨噬細胞胞漿內吞噬有傷寒桿菌、紅細胞和細胞碎片,而吞噬紅細胞的作用尤為明顯。 種巨噬細胞稱為傷寒細胞。傷寒細胞常聚集成團,形成小結節稱為傷寒肉芽腫(typhoid granuloma)或傷寒小結(typhoid nodule),是傷寒的特征性病變,具有病理診斷價值。
205.髓樣腫脹期:傷寒起病第一周,回腸下段淋巴結略腫脹,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紅,質軟,隆起組織表面形似腦的溝回,以集合淋巴小結最為典型。
206. 凹空細胞:凹空細胞較正常細胞大,胞漿空泡狀,細胞邊緣常存帶狀胞漿,核增大居中,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染色深,可見雙核或多核。表皮淺層凹空細胞的出現有助于尖銳濕疣的診斷。
207. 隱性梅毒:少數人感染了梅毒螺旋體后,在體內可終身隱伏(血清反應陽性,而無癥狀和病變),或在二、三期梅毒活動,局部病變消失而血清反應陽性,均稱為隱性梅毒。
820. 樹膠樣腫(gumma):又稱梅毒瘤(syphiloma)。此病變實為細胞介導的遲發變態反應,病灶灰白色,大小不一,從鏡下才可見到的大小至數厘米不等,該肉芽腫質韌而有彈性,如樹膠,故而得名樹膠樣腫。僅見于第三期梅毒,三期梅毒常累及內臟,故又稱內臟梅毒。
209. 白色肺炎:胎兒或嬰幼兒期發病的先天性梅毒,肺呈彌漫性纖維化,間質血管床減少,呈灰白色,稱為白色肺炎。
210.Kaposi肉瘤:Kaposi肉瘤是 非常罕見的血管增殖性疾病,來源于內皮細胞,部分可能來自于淋巴管內皮,呈多中心性。Kaposi肉瘤主要有四種成分,即梭形細胞、血管裂隙、含鐵血黃素和紅細胞,有時有一定數目的炎細胞。Kaposi肉瘤 三型:動脈瘤樣型、經典型和肉瘤樣型。
211. 嗜酸性膿腫:急性蟲卵結節肉眼觀為灰黃色粟粒至黃豆大小結節。鏡下見結節中央有一至數 成熟蟲卵,蟲卵表面附有放射狀嗜酸性均質棒狀物(稱為Hoeppli現象),實為抗原抗體復合物。結節周圍是一片無結構凝固性壞死區和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膿腫。
212.假結核結節(pseudotubercle):急性蟲卵結節經10天后,卵內毛蚴死亡,蟲卵及壞死物質被清除、吸收或鈣化,病灶內巨噬細胞衍變為上皮樣細胞和異物多核巨細胞,形成與結核結節類似的肉芽腫,稱為假結核結節。
213.象皮腫:由于淋巴液淤積的長期刺激,致使皮膚和皮下組織增生,皮皺加深,皮膚增厚變硬粗糙,并可有棘刺和疣狀突起,外觀似大象皮膚,故名象皮腫。多在絲蟲感染后10~15年方達到顯著程度。
214.干線性肝硬化:血吸蟲致肝硬化,肝小葉本身并未遭受嚴重破壞,不形成明顯假小葉,但肝臟匯管區的纖維化特別明顯,切面上見門靜脈分支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呈樹枝狀分布,故有干線形型或管道型肝硬變之稱。
215.臘樣變性:傷寒 的膈、腹直肌和股內收肌常發生凝固性壞死,亦稱臘樣變性。臨床上出現肌痛和皮膚知覺過敏。
216.阿米巴腫(amoeboma):腸阿米巴病的慢性病變,因腸壁肉芽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塊稱為阿米巴腫,多見于盲腸,可引起腸梗阻,易誤診為腸癌。
217. 含鐵小結(siderotic nodule):血吸蟲病脾臟病變可見由陳舊性出血,纖維化以及鈣鹽和鐵鹽沉積于膠原纖維所構成的肉眼觀呈棕黃色的小結。
218.無反應性結核(anergy tuberculosis):是指在機體抵抗力極差或用大量激素、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性藥物時,發生嚴重的結核性敗血癥,患者常迅速死亡,尸檢時在各器官內見無數小病灶,灶內含很多結核菌,灶周幾乎無細胞反應。
219. 腫瘤: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致瘤因素的消除而停止生長。
220. 腫瘤的實質(parenchyma):腫瘤實質是腫瘤細胞的總稱,是腫瘤的主要成分,腫瘤的生物學特點以及每種腫瘤的特殊性都是由腫瘤的實質決定的。